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道口及线路附属设备论文

高速列车脉动压力作用下声屏障的强度与疲劳性能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国外铁路声屏障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内铁路声屏障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2章 计算流体力学数值分析方法与疲劳理论第19-31页
    2.1 计算流体力学数值分析方法第19-24页
        2.1.1 流体流动控制方程第19-21页
        2.1.2 紊流流动数值计算第21-23页
        2.1.3 数值计算方法第23-24页
    2.2 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第24-26页
    2.3 金属疲劳理论第26-30页
        2.3.1 疲劳强度第27-29页
        2.3.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29-30页
    2.4 雨流计数法第30-31页
第3章 高速列车与声屏障流场计算分析第31-43页
    3.1 流场计算模型的建立第31-34页
        3.1.1 流场几何模型第31-33页
        3.1.2 流场网格与边界条件设置第33-34页
    3.2 流场计算结果与分析第34-42页
        3.2.1 流场模型验证第34-36页
        3.2.2 声屏障表面列车脉动压力的分布第36-38页
        3.2.3 会车最大压力位置第38-40页
        3.2.4 声屏障受到的气体作用力与列车速度和中心距的关系第40-42页
    3.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声屏障固体结构强度分析第43-58页
    4.1 流固耦合的实现第43页
    4.2 声屏障结构计算模型第43-47页
        4.2.1 模型简化第43-45页
        4.2.2 边界条件第45-46页
        4.2.3 网格划分第46-47页
    4.3 声屏障结构模态分析第47-49页
    4.4 声屏障结构强度计算第49-56页
        4.4.1 H型钢立柱的变形规律第49-53页
        4.4.2 强度校核第53-55页
        4.4.3 等效应力和变形与车速和中心距的关系第55-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5章 声屏障疲劳性能分析第58-67页
    5.1 循环应力谱第58-61页
    5.2 H型钢立柱的疲劳极限第61-63页
    5.3 H型钢立柱的疲劳性能分析第63-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形态多环芳烃在岩溶系统中的分布及迁移研究--以重庆老龙洞地下河系统为例
下一篇:G公司快速换模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