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记忆场所的再生--一种城市更新策略初探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课题缘起第12页
    1.2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3 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5-16页
    1.4 研究概念界定第16-18页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18-19页
    1.6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7 研究框架第20-21页
第二章 记忆场所的认知研究第21-31页
    2.1 记忆与历史的辨析第21-22页
    2.2 场所理论中的记忆第22-24页
    2.3 中西方城市更新发展的对比第24-29页
    2.4 本文中的记忆场所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场所中的记忆要素构成第31-47页
    3.1 场所中的不同记忆要素第32-39页
        3.1.1 景象记忆—对场所环境的物质形态的识别过程第32-34页
        3.1.2 景象记忆—对场所环境的物质形态的识别过程第34-36页
        3.1.3 情境记忆—人对景象和事件的感知后的记忆再现第36-39页
    3.2 相关考察案例解析第39-45页
        3.2.1 上海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第39-41页
        3.2.2 天津“新民园”广场—事件记忆的再现第41-43页
        3.2.3 上海松江方塔园—情境记忆的营造第43-45页
    3.3 从场所记忆到场所认同第45-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记忆场所的再生原则和策略第47-63页
    4.1“再生”与记忆场所第47-49页
    4.2 记忆场所的再生原则第49-52页
        4.2.1 空间性原则第49-50页
        4.2.2 时间性原则第50-52页
    4.3 集成式再生策略第52-60页
        4.3.1 硬件(Hardware)第53-56页
        4.3.2 软件(Software)第56-58页
        4.3.3 斡件(Orgware)第58-60页
    4.4 渐进式再生策略第60-62页
        4.4.1 现时性第60-61页
        4.4.2 长时性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巴塘城区圣山区域更新研究第63-72页
    5.1 项目背景第63-65页
    5.2 城市调研分析第65-67页
    5.3 场所记忆要素解析第67-69页
    5.4 更新策略研究第69-72页
结语 从场所再生到记忆再现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附录1 图片目录第75-78页
附录2 巴塘城区圣山区域更新研究方案图纸第78-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精氨酸酶抑制剂nor-NOHA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侵袭和迁移
下一篇:日周期类型与反应抑制:行为与核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