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定义 | 第9页 |
1.1.2 研究的背景 | 第9-11页 |
1.2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卫生监管模式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1.4.3 本文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国内现有的两种卫生监督执法模式对比分析 | 第18-24页 |
2.1 卫生监督专业执法模式 | 第18-19页 |
2.1.1 专业执法模式定义及特点 | 第18页 |
2.1.2 专业执法模式的实际运用 | 第18-19页 |
2.2 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模式 | 第19-20页 |
2.2.1 综合执法模式的定义及特点 | 第19-20页 |
2.2.2 综合执法模式的实际运用 | 第20页 |
2.3 两种执法模式对比分析 | 第20-21页 |
2.4 综合执法模式在基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的优势 | 第21-23页 |
2.4.1 增加信赖保护 | 第21-22页 |
2.4.2 权责更加明晰 | 第22页 |
2.4.3 降低执法成本 | 第22页 |
2.4.4 提高监督覆盖 | 第22页 |
2.4.5 利于管理决策 | 第22-23页 |
2.4.6 激励作用明显 | 第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专业执法模式下南山区卫生监督所执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32页 |
3.1 专业执法模式下南山区卫生监督所执法情况 | 第24-25页 |
3.2 南山区卫生监督所与同行间有关情况对比 | 第25-26页 |
3.2.1 与市内其他行政区卫生监督机构对比 | 第25页 |
3.2.2 与市、区同类行政执法机构对比 | 第25-26页 |
3.3 南山区卫生监督所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3.3.1 政府重视不够 | 第26-27页 |
3.3.2 卫生监督人力资源缺乏 | 第27页 |
3.3.3 卫生监督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 第27-28页 |
3.3.4 机构级别偏低 | 第28页 |
3.3.5 机构职能稳定性差 | 第28-29页 |
3.3.6 执法效能低下 | 第29页 |
3.3.7 监督执法覆盖不到位 | 第29-30页 |
3.4 原因分析 | 第30-31页 |
3.4.1 顶层设计不足 | 第30页 |
3.4.2 社会认识不足 | 第30页 |
3.4.3 人力资源投入不足 | 第30页 |
3.4.4 执法模式存在弊端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南山区卫生监督所执法模式改进的对策与措施 | 第32-43页 |
4.1 执法模式改进对策 | 第32-38页 |
4.1.1 南山区概况及卫生监督对象特点 | 第32页 |
4.1.2 执法模式改进的总体思路 | 第32-33页 |
4.1.3 执法模式改进的具体工作 | 第33-34页 |
4.1.4 执法模式改进的具体内容 | 第34-38页 |
4.1.5 执法模式改进的舆论宣传 | 第38页 |
4.2 执法模式改进的配套措施 | 第38-41页 |
4.2.1 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的制度保障 | 第38-39页 |
4.2.2 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的业务支持 | 第39-40页 |
4.2.3 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的信息支撑 | 第40页 |
4.2.4 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的激励机制 | 第40-41页 |
4.3 综合执法模式下的业务创新 | 第41-42页 |
4.3.1 快速巡查与常规监督相结合 | 第41页 |
4.3.2 创新职业卫生监督工作 | 第41页 |
4.3.3 保障商事主体后续监管工作 | 第41-42页 |
4.3.4 推广学校卫生协管员制度 | 第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南山区卫生监督所执法模式改进的效果分析 | 第43-49页 |
5.1 执法模式改进前工作概况 | 第43页 |
5.2 执法模式改进后工作概况 | 第43-44页 |
5.3 执法模式改进前后工作情况比较 | 第44-47页 |
5.3.1 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 第44-45页 |
5.3.2 实现卫生监督全覆盖 | 第45页 |
5.3.3 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得到增强 | 第45页 |
5.3.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降低 | 第45-46页 |
5.3.5 联动机制作用明显 | 第46页 |
5.3.6 卫生保障能力提升 | 第46-47页 |
5.3.7 考评机制更加科学 | 第47页 |
5.3.8 综合执法模式存在的弊端 | 第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