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3-57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 | 第13-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3-15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5-18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8-40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8-35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35-40页 |
第三节 核心概念 | 第40-44页 |
一、政党政治 | 第40-42页 |
二、政治转型 | 第42-43页 |
三、职团主义 | 第43页 |
四、民众主义 | 第43-44页 |
第四节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44-56页 |
一、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制度变迁理论和方法 | 第44-49页 |
二、结构功能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 第49-51页 |
三、政党政治转型的路径理论和方法 | 第51-56页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56-57页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第56页 |
二、研究的难点 | 第56-57页 |
第一章 政党政治的兴起和墨西哥第一次政治转型(1810~1920s) | 第57-88页 |
第一节 考迪罗军人统治的建立及社会基础 | 第57-64页 |
一、考迪罗军人统治的建立 | 第58-59页 |
二、考迪罗军人统治的社会基础 | 第59-64页 |
第二节 考迪罗军人统治时期墨西哥政治的特征 | 第64-69页 |
一、以军队、教会和庄园主组成的“三元寡头”为权力中心 | 第65-66页 |
二、政治组织具有突出的地区性、宗派性和松散性 | 第66-67页 |
三、统治手段的残酷性 | 第67-68页 |
四、政局的不稳定性 | 第68-69页 |
第三节 墨西哥政治的发展和政党政治的初步形成 | 第69-78页 |
一、独立初期自由派与保守派的政治分歧和权力斗争 | 第69-72页 |
二、共和的恢复与自由派的改革 | 第72-74页 |
三、波菲里奥·迪亚斯的独裁统治及政党雏形的出现 | 第74-76页 |
四、墨西哥政党政治的初步形成 | 第76-78页 |
第四节 墨西哥的第一次政治转型 | 第78-88页 |
一、墨西哥第一次政治转型的内容 | 第78-86页 |
二、墨西哥第一次政治转型的特点 | 第86-88页 |
第二章 墨西哥一党主导型政党体制的确立和发展(1920s~1960s) | 第88-120页 |
第一节 一党主导型政党体制的发展演变 | 第88-101页 |
一、国民革命党时期:国家政治生活制度化 | 第89-94页 |
二、墨西哥革命党时期:以民众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 | 第94-96页 |
三、革命制度党时期:政党制度体制化 | 第96-101页 |
第二节 一党主导型政党体制的运作特点 | 第101-111页 |
一、革命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 | 第101-102页 |
二、职团主义的组织体系 | 第102-105页 |
三、“恩庇—侍从”型庇护体系 | 第105-107页 |
四、政治路线的“钟摆效应” | 第107-108页 |
五、总统集权制与总统一任制的权力制衡 | 第108-111页 |
第三节 一党主导型政党体制下的权力关系 | 第111-120页 |
一、革命制度党与国家的关系 | 第111-112页 |
二、革命制度党与总统和政府的关系 | 第112-113页 |
三、革命制度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 第113-114页 |
四、总统与国内其他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 | 第114-120页 |
第三章 一党主导型政党体制的合法性危机和墨西哥第二次政治转型(1968~2000) | 第120-174页 |
第一节 政治与经济危机的出现 | 第121-131页 |
一、国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 | 第121-128页 |
二、债务危机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 第128-131页 |
第二节 职团结构的变化 | 第131-148页 |
一、农村地区庇护体系的变化 | 第132-139页 |
二、城市庇护体系的瓦解 | 第139-148页 |
第三节 选民政党认同的变化 | 第148-162页 |
一、选民政党认同变化的原因 | 第149-150页 |
二、影响选民政党认同变化的因素 | 第150-159页 |
三、选民政党认同的变化 | 第159-162页 |
第四节 墨西哥的第二次政治转型 | 第162-174页 |
一、从威权到民主:以选举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政治转型 | 第163-168页 |
二、政治改革引发的“双重转型” | 第168-173页 |
三、墨西哥第二次政治转型的特点 | 第173-174页 |
第四章 “三足鼎立”多党竞争体制的出现和发展态势(2000~) | 第174-223页 |
第一节 2000年墨西哥大选及三足鼎立的政党格局 | 第174-185页 |
一、2000 年墨西哥大选和革命制度党的失利 | 第174-178页 |
二、三足鼎立的政党格局 | 第178-185页 |
第二节 2006年大选及墨西哥政党政治的发展 | 第185-200页 |
一、2006 年大选后的墨西哥政局 | 第185-193页 |
二、国家行动党执政以来墨西哥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 第193-197页 |
三、对福克斯政府和卡尔德龙政府的评价 | 第197-200页 |
第三节 2012年二次政党轮替的实现和革命制度党的东山再起 | 第200-218页 |
一、2012 年的政党轮替及此后的墨西哥政局 | 第201-205页 |
二、革命制度党重新执掌政权的原因 | 第205-209页 |
三、2012 年以来革命制度党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策主张 | 第209-215页 |
四、革命制度党的执政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 第215-218页 |
第四节 多党竞争体制下墨西哥的政治权力关系 | 第218-223页 |
一、执政党与总统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 第219-220页 |
二、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 | 第220-221页 |
三、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 第221-223页 |
第五章 对墨西哥政党体制变迁和政治转型的分析 | 第223-244页 |
第一节 墨西哥政治转型的动因及成效 | 第223-233页 |
一、考迪罗军人政治向政党政治下文官体制转型的动因及成效 | 第224-227页 |
二、一党威权体制向多党民主体制转型的动因及成效 | 第227-233页 |
第二节 墨西哥政党政治在政治转型中的作用 | 第233-235页 |
第三节 政党政治变迁中执政党权力地位的合法性问题 | 第235-244页 |
一、执政党巩固其政权合法性的路径 | 第236-240页 |
二、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巩固其政权合法性的路径与模式 | 第240-244页 |
结论 | 第244-253页 |
一、关于墨西哥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第244-247页 |
二、墨西哥民主政治发展的障碍与前景 | 第247-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274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