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类型—形态学观点的乡村民房有机更新--以信阳新县溪谷山房项目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上篇:实践项目文本文件第10-22页
    溪谷山房项目平面图第11-12页
    溪谷山房项目总平面图第12-13页
    溪谷山房项目立面图第13-14页
    溪谷山房项目剖面第14-15页
    溪谷山房项目屋架布置图第15-16页
    溪谷山房项目屋架构造方式第16-17页
    溪谷山房项目细部构造大样第17-18页
    溪谷山房项目鸟瞰图第18-19页
    溪谷山房项目透视图一第19-20页
    溪谷山房项目透视图二第20-21页
    溪谷山房项目透视图三第21-22页
下篇:工程设计研究报告第22-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23-29页
        1.1 研究对象第23-25页
            1.1.1 乡村民房第23页
            1.1.2 城市形态学第23-24页
            1.1.3 穆拉托里学派第24-25页
            1.1.4 有机更新理论第25页
        1.2 研究现状第25-26页
            1.2.1 相关理论的缺失第25-26页
            1.2.2 理论缺失的原因第26页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6-27页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7-29页
            1.4.1 研究方法第27页
            1.4.2 研究框架第27-29页
    第二章 案例分析第29-37页
        2.1 案例简介第29-33页
            2.1.1 杭州安曼法云酒店(修旧如旧)第29-30页
            2.1.2 阳朔云庐酒店(新旧共生)第30-32页
            2.1.3 杭州富阳东梓关村(另地新建)第32-33页
        2.2 案例对比分析第33-35页
            2.2.1 案例中的相同点第33-34页
            2.2.2 案例中的不同点第34-35页
        2.3 案例分析小结第35-37页
            2.3.1 乡村民房更新的经验第35-36页
            2.3.2 当前民房更新中面临的问题第36-37页
    第三章 乡村民房有机更新理论第37-51页
        3.1 城市有机体理论第37-40页
            3.1.1 穆拉托里学派简介第37-38页
            3.1.2 城市有机体理论主要观点第38-40页
        3.2 城市有机体理论的启示与价值第40-41页
        3.3 乡村建筑有机更新理论第41-45页
            3.3.1 城市形态与乡村形态的区别与联系第41页
            3.3.2 乡村环境的组织结构第41-43页
            3.3.3 乡村环境有机更新的变化规律第43-45页
        3.4 民房有机更新中的改造策略第45-51页
            3.4.1 乡村规划的必要性第45-46页
            3.4.2 建筑风貌更新改造原则第46页
            3.4.3 功能更新与空间改造第46-47页
            3.4.4 经济性与实用性第47页
            3.4.5 材料选用第47-48页
            3.4.6 细部与构造第48-49页
            3.4.7 民房更新策略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实践案例——信阳新县溪谷山房项目第51-75页
        4.1 项目概况第51-55页
            4.1.1 项目缘起第51页
            4.1.2 项目区位第51-52页
            4.1.3 基地现状第52-53页
            4.1.4 现存建筑现状第53-55页
        4.2 项目规划第55-57页
            4.2.1 功能定位第55页
            4.2.2 总图布局第55-56页
            4.2.3 建筑规划第56-57页
        4.3 项目面临的问题与更新改造策略第57页
        4.4 场地布局第57-58页
        4.5 功能置换与空间更新第58-63页
            4.5.1 自由性空间第59-60页
            4.5.2 平面布局第60页
            4.5.3 功能复合型空间第60-63页
        4.6 建筑细部与构造第63-71页
            4.6.1 结构体系更新第63-66页
            4.6.2 墙体更新第66-67页
            4.6.3 立面更新第67-68页
            4.6.4 地面与屋顶构造第68-70页
            4.6.5 其他细部做法第70-71页
        4.7 室内设计第71-72页
        4.8 项目造价与建造第72-73页
        4.9 更新前后环境对比第73-7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第75-78页
        5.1 论文成果小结第75-76页
            5.1.1 乡村环境有机更新理论第75-76页
            5.1.2 工程实践成果第76页
        5.2 文中不足与产生原因第76-77页
        5.3 感悟与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湄公河次区域古都空间形态初探
下一篇:庭院空间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的应用研究--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东南部地块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