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5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9-10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9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9页 |
(三)纳入标准 | 第9-10页 |
(四)排除标准 | 第10页 |
(五)剔除标准 | 第10页 |
(六)脱落标准 | 第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治疗方法 | 第10-11页 |
(二)器材 | 第11页 |
(三)研究要求 | 第11页 |
(四)疗程确定 | 第11页 |
(五)观察指标 | 第11-12页 |
(六)疗效标准 | 第12页 |
三、治疗结果 | 第12-14页 |
(一)治疗前后两组总疗效比较 | 第12页 |
(二)治疗前后两组体重、体重指数的比较 | 第12-13页 |
(三)治疗前后两组肌肉率、身体脂肪率比较 | 第13页 |
(四)治疗前后两组胸、腰、臀围的比较 | 第13页 |
(五)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 第13-14页 |
(六)两组治疗后BMI、体重、肌肉率、身体脂肪率差值的比较 | 第14页 |
(七)两组治疗后胸、腰、臀围及症状积分差值比较 | 第14页 |
四、不良反应 | 第14-15页 |
讨论 | 第15-23页 |
一、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 第15-17页 |
(一)病因 | 第15-16页 |
(二)病机 | 第16页 |
(三)治疗方法 | 第16-17页 |
二、西医对单纯性肥胖症认识 | 第17-20页 |
(一)概念 | 第17页 |
(二)病因及其发病机制 | 第17-19页 |
(三)治疗 | 第19-20页 |
三、结果分析 | 第20-21页 |
四、疗效机理探讨 | 第21-23页 |
(一)处方选穴 | 第21页 |
(二)埋线机理 | 第21-23页 |
结语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综述 近10年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 第26-32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附录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5页 |
论文著作 | 第35-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