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5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简介 | 第16-26页 |
1.2.1 IRMOFs系列材料 | 第17-19页 |
1.2.2 ZIFs系列材料 | 第19-20页 |
1.2.3 MILs系列材料 | 第20-22页 |
1.2.4 UiO系列材料 | 第22-23页 |
1.2.5 CAU系列材料 | 第23-25页 |
1.2.6 其他类型的MOFs | 第25-26页 |
1.3 MOFs的合成 | 第26-29页 |
1.3.1 水热或溶剂热合成方法 | 第26-27页 |
1.3.2 微波合成法 | 第27-28页 |
1.3.3 超声合成法 | 第28-29页 |
1.3.4 电化学合成法 | 第29页 |
1.3.5 机械合成法 | 第29页 |
1.4 MOF材料的活化 | 第29-30页 |
1.5 荧光识别的几种机理 | 第30-33页 |
1.5.1 Ligand-Based Luminescence | 第30-31页 |
1.5.2 Charge-Transfer Luminescence | 第31-32页 |
1.5.3 Guest-Induced Luminescence | 第32页 |
1.5.4 Lanthanide Luminescence | 第32-33页 |
1.6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33-35页 |
第二章 FD@MOF的制备及其在金属离子识别中的应用 | 第35-49页 |
2.1 引言 | 第3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5-39页 |
2.2.1 实验所用试剂 | 第35-36页 |
2.2.2 实验所用设备 | 第36-37页 |
2.2.3 材料的制备 | 第37页 |
2.2.4 荧光性能测试 | 第37页 |
2.2.5 表征方法 | 第37-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2.3.1 结构表征 | 第39-40页 |
2.3.2 BET分析 | 第40-41页 |
2.3.3 红外分析 | 第41页 |
2.3.4 荧光性能分析 | 第41-42页 |
2.3.5 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效果 | 第42-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ST@MOF的制备及其在荧光识别方面的应用 | 第49-61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3.2.1 实验所用试剂 | 第49-50页 |
3.2.2 实验所用设备 | 第50页 |
3.2.3 材料的制备 | 第50-51页 |
3.2.4 荧光性能测试 | 第51页 |
3.2.5 表征方法 | 第5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3.3.1 结构表征 | 第51-52页 |
3.3.2 比表面积分析 | 第52-53页 |
3.3.3 红外分析 | 第53-54页 |
3.3.4 热稳定性分析 | 第54页 |
3.3.5 荧光性能分析 | 第54-55页 |
3.3.6 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效果 | 第55-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Tb@UiO-66-2COOH材料的制备及对I~-的荧光识别作用 | 第61-71页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64页 |
4.2.1 实验所用的试剂 | 第62页 |
4.2.2 实验所用的设备 | 第62-63页 |
4.2.3 实验材料的制备 | 第63页 |
4.2.4 荧光性能测试 | 第63-64页 |
4.2.5 表征方法 | 第6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0页 |
4.3.1 结构表征 | 第64-65页 |
4.3.2 比表面积(BET)分析 | 第65页 |
4.3.3 红外(FTIR)分析 | 第65-66页 |
4.3.4 荧光性能分析 | 第66-67页 |
4.3.5 对I~-的选择性荧光识别 | 第67-69页 |
4.3.6 荧光机理的判定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87页 |
导师简介 | 第87-89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