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1.2.1 复杂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2 矿业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2.3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复杂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2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 第2章 复杂系统可靠性理论及其分析 | 第22-32页 | 
| 2.1 系统可靠性理论 | 第22-27页 | 
| 2.1.1 可靠性定义 | 第22页 | 
| 2.1.2 系统可靠性常用指标 | 第22-25页 | 
| 2.1.3 典型系统可靠性概率分布 | 第25-27页 | 
| 2.2 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27-31页 | 
| 2.2.1 串联生产线可靠性分析 | 第27-29页 | 
| 2.2.2 并联生产线可靠性分析 | 第29页 | 
| 2.2.3 混联生产线可靠性分析 | 第29-31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地下铀矿山多智能体开采系统结构分析研究 | 第32-54页 | 
| 3.1 多智能体技术相关理论 | 第32-37页 | 
| 3.1.1 Agent基本理论与特征 | 第32-35页 | 
| 3.1.2 多智能体理论 | 第35-37页 | 
| 3.2 地下铀矿山开采系统工艺流程可靠性多智能体结构设计 | 第37-49页 | 
| 3.2.1 地下铀矿山开采系统工艺流程可靠性模型分析 | 第37-41页 | 
| 3.2.2 单Agent内部结构设计 | 第41-43页 | 
| 3.2.3 系统中Agent可靠性分析 | 第43-48页 | 
| 3.2.4 系统中各Agent连接方式分析 | 第48-49页 | 
| 3.3 地下铀矿山开采系统人-机-环境可靠性多智能体结构设计 | 第49-53页 | 
| 3.3.1 地下铀矿山开采系统人-机-环境可靠性模型分析 | 第49-51页 | 
| 3.3.2 人员的可靠性分析 | 第51-5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4章 地下铀矿山开采系统可靠性实例分析 | 第54-64页 | 
| 4.1 地下铀矿山开采系统工艺流程可靠性优化 | 第55-57页 | 
| 4.2 地下铀矿山开采系统人-机-环境可靠性优化 | 第57-62页 | 
| 4.3 比较分析 | 第6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