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1.3 博士期间主要工作 | 第18-21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1-22页 |
1.5 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无线接入网SON管理架构研究及小区中断补偿机制综述 | 第23-40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LTE网络结构与自组织网络管理架构 | 第23-31页 |
2.2.1 LTE网络结构 | 第23-24页 |
2.2.2 SON功能用例 | 第24-27页 |
2.2.3 自组织网络管理架构 | 第27-31页 |
2.3 小区中断补偿机制研究综述 | 第31-39页 |
2.3.1 COC目标与场景 | 第32-33页 |
2.3.2 COC监测参数分析 | 第33-34页 |
2.3.3 COC可调整参数分析 | 第34-35页 |
2.3.4 COC评价效果分析 | 第35-36页 |
2.3.5 COC评价指标分析 | 第36-37页 |
2.3.6 COC机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37-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基于RS调整的集中式LTE小区中断补偿管理机制 | 第40-54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集中式管理机制 | 第40-44页 |
3.2.1 集中式自组织网络管理体系架构 | 第40-41页 |
3.2.2 集中式COC管理流程设计 | 第41-44页 |
3.3 基于RS调整的COC方案生成算法 | 第44-48页 |
3.3.1 覆盖评估指标 | 第44-45页 |
3.3.2 COC问题建模 | 第45-47页 |
3.3.3 APSCA算法描述 | 第47-48页 |
3.3.4 APSCA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48页 |
3.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8-53页 |
3.4.1 仿真参数配置 | 第48-49页 |
3.4.2 仿真结果与讨论 | 第49-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基于RS调整的分布式LTE小区中断补偿管理机制 | 第54-70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分布式管理机制 | 第54-59页 |
4.2.1 分布式自组织网络管理体系架构 | 第54-56页 |
4.2.2 分布式COC流程设计 | 第56-59页 |
4.3 基于RS调整的COC方案生成算法 | 第59-63页 |
4.3.1 COC问题建模 | 第59-61页 |
4.3.2 ARAPSA算法描述 | 第61-63页 |
4.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3-69页 |
4.4.1 仿真参数配置 | 第63-64页 |
4.4.2 仿真结果与讨论 | 第64-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基于倾角调整的LTE小区中断补偿管理机制 | 第70-84页 |
5.1 引言 | 第70页 |
5.2 天线系统模型 | 第70-74页 |
5.2.1 天线增益模型 | 第70-73页 |
5.2.2 小区覆盖模型 | 第73-74页 |
5.3 基于倾角调整的COC方案生成算法 | 第74-77页 |
5.3.1 COC问题建模 | 第74-75页 |
5.3.2 ADAPSA算法描述 | 第75-77页 |
5.3.3 ADAPSA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77页 |
5.4 仿真实验及结果 | 第77-83页 |
5.4.1 仿真环境配置 | 第77-79页 |
5.4.2 仿真结果与讨论 | 第79-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基于功率和倾角联合优化的LTE小区中断补偿管理机制 | 第84-100页 |
6.1 引言 | 第84页 |
6.2 混合式自组织网络管理体系架构 | 第84-86页 |
6.3 系统模型 | 第86-88页 |
6.3.1 倾角模型 | 第86-87页 |
6.3.2 链路损耗模型 | 第87页 |
6.3.3 功率与倾角调整对覆盖的影响分析 | 第87-88页 |
6.4 COC问题建模 | 第88-90页 |
6.4.1 小区中断补偿优化目标 | 第88-89页 |
6.4.2 网络影响评估指标 | 第89-90页 |
6.5 基于功率和倾角联合优化的COC方案生成算法 | 第90-92页 |
6.5.1 初始化种群及染色体编码 | 第91页 |
6.5.2 确定适应度函数 | 第91页 |
6.5.3 选择、交叉、变异 | 第91-92页 |
6.6 仿真结果与讨论 | 第92-99页 |
6.6.1 仿真场景 | 第92-94页 |
6.6.2 参数调整结果 | 第94-95页 |
6.6.3 SINR对比分析 | 第95-97页 |
6.6.4 网络影响评估指标分析 | 第97页 |
6.6.5 小区中断概率分析 | 第97-98页 |
6.6.6 用户接收功率及吞吐量分析 | 第98-99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100-103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100-101页 |
7.2 未来的研工作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标准及专利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