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 1.1 生物入侵及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1.1 生物入侵概况 | 第9-10页 |
| 1.1.2 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1.2 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研究概况 | 第10-16页 |
| 1.2.1 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 第10-11页 |
| 1.2.2 空心莲子草入侵机制研究 | 第11-13页 |
| 1.2.3 空心莲子草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 第13-16页 |
|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茎节片段化对空心莲子草营养繁殖的影响 | 第17-27页 |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 2.1.1 实验材料与处理 | 第17-18页 |
| 2.1.2 单位节出芽率测定 | 第18页 |
| 2.1.3 株高、节数、节间长度和叶片数测定 | 第18页 |
| 2.1.4 比叶面积测定 | 第18-19页 |
| 2.1.5 生物量测定 | 第19页 |
| 2.1.6 数据处理 | 第19页 |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5页 |
| 2.2.1 茎节片段化对空心莲子草单位节出芽率的影响 | 第19-20页 |
| 2.2.2 茎节片段化对空心莲子草再生苗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20-25页 |
| 2.2.3 茎节片段化对空心莲子草再生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25页 |
| 2.3 讨论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不同脱水程度对空心莲子草营养繁殖的影响 | 第27-43页 |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 3.1.1 实验材料与处理 | 第27页 |
| 3.1.2 单位节出芽率测定 | 第27页 |
| 3.1.3 株高、节数、节间长度和叶片数测定 | 第27页 |
| 3.1.4 比叶面积测定 | 第27页 |
| 3.1.5 生物量测定 | 第27页 |
| 3.1.6 叶片相对含水量测定 | 第27-28页 |
| 3.1.7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8页 |
| 3.1.8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8-41页 |
| 3.2.1 不同脱水程度对空心莲子草单位节出芽率的影响 | 第28-30页 |
| 3.2.2 不同脱水程度对空心莲子草再生苗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30-36页 |
| 3.2.3 不同脱水程度对空心莲子草再生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 3.2.4 不同脱水程度对空心莲子草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 3.2.5 不同脱水程度对空心莲子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3.3 讨论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构树叶片水浸提液对空心莲子草营养繁殖的影响 | 第43-58页 |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 4.1.1 实验材料与处理 | 第43页 |
| 4.1.2 单位节出芽率测定 | 第43页 |
| 4.1.3 株高、节数、节间长度和叶片数测定 | 第43页 |
| 4.1.4 比叶面积测定 | 第43-44页 |
| 4.1.5 生物量测定 | 第44页 |
| 4.1.6 叶片相对含水量测定 | 第44页 |
| 4.1.7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44页 |
| 4.1.8 数据处理 | 第44页 |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6页 |
| 4.2.1 构树叶片水浸提液对空心莲子草单位节出芽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 4.2.2 构树叶片水浸提液对空心莲子草再生苗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46-52页 |
| 4.2.3 构树叶片水浸提液对空心莲子草再生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 4.2.4 构树叶片水浸提液对空心莲子草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53-55页 |
| 4.2.5 构树叶片水浸提液对空心莲子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 4.3 讨论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加会议及科研项目情况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