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信号处理论文

基于麦克风阵列的非线性滤波语音端点检测算法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缩写与专有名词含义清单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语音端点检测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语音端点检测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语音增强算法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语音信号端点检测知识及算法第18-32页
    2.1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与预处理第18-23页
        2.1.1 语音信号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第18-19页
        2.1.2 语音信号的预滤波第19-20页
        2.1.3 语音信号的采样与量化第20页
        2.1.4 语音信号的预加重第20页
        2.1.5 短时分帧加窗处理第20-23页
    2.2 语音信号处理中常用的音频特征第23-28页
        2.2.1 短时能量分析第23-24页
        2.2.2 短时平均过零率分析第24-25页
        2.2.3 短时信息熵分析第25-26页
        2.2.4 语谱图分析第26-28页
    2.3 影响语音信号端点检测的因素以及噪音分类第28-30页
        2.3.1 影响语音信号端点检测的因素第28页
        2.3.2 噪声的分类第28-30页
        2.3.3 人耳的感知特性第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基于Legendre非线性拓展的自适应滤波第32-54页
    3.1 自适应滤波系统第32-37页
        3.1.1 滤波器第33-36页
        3.1.2 滤波算法第36-37页
    3.2 自适应滤波系统改进第37-44页
        3.2.1 经典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方法第37-38页
        3.2.2 固定波束形成方法第38-39页
        3.2.3 基于非线性函数扩展的神经网络第39-42页
        3.2.4 基于麦克风阵列的非线性自适应滤波第42-44页
        3.2.5 滤波算法的改进第44页
    3.3 实验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3.4 语音质量的评价标准第48-53页
        3.4.1 主观评价方法第48-50页
        3.4.2 客观评价方法第50-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基于自适应非线性滤波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第54-69页
    4.1 传统语音端点检测流程第54-55页
    4.2 基于短时能量和短时过零率的双门限改进端点检测方法第55-60页
        4.2.1 传统双门限法第55-57页
        4.2.2 语音信号的平滑处理第57-58页
        4.2.3 传统线性滤波语音端点检测第58-60页
    4.3 实验数据采集及其分析第60-68页
        4.3.1 数据采集环境概述第60页
        4.3.2 数据采集器材第60-63页
        4.3.3 数据分析第63-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基于非线性滤波的Teager能零比端点检测算法第69-81页
    5.1 EMD的基本概念第69-70页
        5.1.1 瞬时频率第69-70页
        5.1.2 基本模式分量第70页
    5.2 EMD的基本原理第70-73页
    5.3 Teager能零比语音端点检测算法第73-75页
    5.4 基于改进非线性滤波的Teager能零比算法第75-80页
    5.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6.1 总结第81-82页
    6.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0页
致谢第90-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能量CT平扫描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下一篇: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