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3 论文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9-10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0-12页 |
第2章 互联网金融及其监管的必要性 | 第12-18页 |
2.1 互联网金融概述 | 第12-16页 |
2.1.1 互联网金融的含义 | 第12-13页 |
2.1.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 第13-14页 |
2.1.3 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 第14-15页 |
2.1.4 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2.2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第3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及问题 | 第18-24页 |
3.1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现状 | 第18-21页 |
3.1.1 民法中有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规定 | 第18页 |
3.1.2 刑法中有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规定 | 第18-19页 |
3.1.3 经济法中有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规定 | 第19-21页 |
3.2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3.2.1 立法滞后且监管主体缺位 | 第21页 |
3.2.2 互联网金融机构法律定位模糊 | 第21-22页 |
3.2.3 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的不完善 | 第22页 |
3.2.4 内控制度的不健全 | 第22页 |
3.2.5 客户隐私权保护的不足 | 第22-24页 |
第4章 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借鉴 | 第24-31页 |
4.1 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 | 第24-29页 |
4.1.1 美国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现行的主要法律 | 第24-26页 |
4.1.2 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 | 第26-29页 |
4.2 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借鉴 | 第29-31页 |
第5章 对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考 | 第31-38页 |
5.1 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 | 第31-32页 |
5.1.1 避免监管过度宽松的原则 | 第31页 |
5.1.2 统一监管原则和标准防止监管套利 | 第31页 |
5.1.3 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市场约束的原则 | 第31-32页 |
5.1.4 强化规范行业自律的原则 | 第32页 |
5.1.5 强化网络安全并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则 | 第32页 |
5.2 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 | 第32-33页 |
5.3 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具体对策 | 第33-38页 |
5.3.1 加快互联网金融立法进程,细化监管主体 | 第33-34页 |
5.3.2 规范互联网金融机构行业秩序 | 第34-35页 |
5.3.3 优化第三方管存制度的法律法规 | 第35页 |
5.3.4 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内控机制 | 第35-36页 |
5.3.5 注重保护消费者利益 | 第36-38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