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匍匐翦股颖概述 | 第10页 |
·诱导抗病性概述 | 第10-14页 |
·植物的抗病性 | 第10-11页 |
·诱导抗病性 | 第11-12页 |
·植物抗病性诱导因子种类 | 第12-13页 |
·系统获得抗性(SAR)和诱导系统抗性(ISR)的对比及其在草坪草中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植物抗病性诱导研究进展及抗病机制 | 第14-18页 |
·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植物抗病性诱导机制 | 第15-16页 |
·水杨酸诱导抗病性的作用机理 | 第16-17页 |
·植物抗病性诱导的特点 | 第17-18页 |
·植物抗病性诱导研究现状与应用 | 第18页 |
·抗病相关酶与植物抗病性 | 第18-20页 |
·过氧化物酶(POD)与植物抗病性 | 第19页 |
·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 氢酶(CAT)与植物抗病性 | 第19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植物抗病性 | 第19-20页 |
·植物抗病性诱导的发展前景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丁二醇对匍匐翦股颖抗病性诱导的研究 | 第21-25页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1页 |
·匍匐翦股颖褐斑病严重度的分级标准 | 第21-22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3页 |
·不同浓度丁二醇处理对匍匐翦股颖褐斑病发病率的影响 | 第22页 |
·丁二醇和扑海因处理对匍匐翦股颖病情指数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不同浓度丁二醇处理对匍匐翦股颖植株抗病性的诱导效果分析 | 第23页 |
·讨论和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丁二醇处理对匍匐翦股颖生理状态的影响 | 第25-37页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5-26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5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5页 |
·丁二醇处理后匍匐翦股植株体内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26-29页 |
·丁二醇处理后匍匐翦股颖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29-32页 |
·丁二醇处理后匍匐翦股颖植株体内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32-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丁二醇处理下匍匐翦股颖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 | 第35-36页 |
·丁二醇处理对匍匐翦股颖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6页 |
·丁二醇处理匍匐翦股颖植株体内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诱导剂丁二醇对匍匐翦股颖抗病相关的防卫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44页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37-38页 |
·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活性测定 | 第37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PAL)活性测定 | 第37-38页 |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丁二醇处理后匍匐翦股颖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 第38-39页 |
·丁二醇处理后匍匐翦股颖植株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 | 第39-40页 |
·丁二醇处理后匍匐翦股颖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40-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植物体内抗病相关防卫酶的效应分析 | 第42页 |
·丁二醇处理下匍匐翦股颖抗病性诱导的作用机制的分析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导师简介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