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平有源滤波器建模及控制策略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 第9-11页 |
1.1.1 谐波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 第9-10页 |
1.1.2 电力系统谐波标准 | 第10-11页 |
1.2 有源电力滤波器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有源电力滤波器拓扑结构概述 | 第12-14页 |
1.2.2 负载谐波电流的检测方法 | 第14页 |
1.2.3 补偿电流的控制策略 | 第14-15页 |
1.2.4 直流侧电压的控制策略 | 第15-16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三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总体设计及工作原理 | 第18-26页 |
2.1 系统基本功能与设计要求 | 第18页 |
2.2 系统总体结构 | 第18-19页 |
2.3 三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工作原理 | 第19-25页 |
2.3.1 三电平拓扑结构分析 | 第19-21页 |
2.3.2 NPC三电平拓扑工作原理 | 第21-24页 |
2.3.3 PWM调制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2.4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控制策略研究 | 第26-37页 |
3.1 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控制数学模型 | 第26-30页 |
3.1.1 传统直流侧电压PI控制模型 | 第26-28页 |
3.1.2 小信号直流侧电压PI控制模型 | 第28-30页 |
3.2 小信号模型PI参数整定及性能分析 | 第30-32页 |
3.2.1 小信号模型PI参数整定方法 | 第30-31页 |
3.2.2 小信号模型PI控制性能分析 | 第31-32页 |
3.3 小信号模型仿真验证 | 第32-36页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三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软硬件设计 | 第37-57页 |
4.1 主电路参数计算 | 第37-43页 |
4.1.1 LC滤波器电感参数计算 | 第37-40页 |
4.1.2 直流侧电容参数计算 | 第40页 |
4.1.3 IGBT吸收电容参数计算 | 第40-43页 |
4.2 控制电路设计 | 第43-50页 |
4.2.1 辅助电源电路设计 | 第43-44页 |
4.2.2 采样和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第44-46页 |
4.2.3 保护电路设计 | 第46-47页 |
4.2.4 IGBT驱动电路设计 | 第47-49页 |
4.2.5 接触器控制电路设计 | 第49-50页 |
4.3 系统软件控制流程 | 第50-55页 |
4.3.1 系统主程序流程 | 第50-51页 |
4.3.2 系统主中断程序流程 | 第51-52页 |
4.3.3 系统保护中断程序流程 | 第52-53页 |
4.3.4 锁相环程序 | 第53-54页 |
4.3.5 PID程序 | 第54-55页 |
4.3.6 谐波提取程序 | 第55页 |
4.4 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66页 |
5.1 控制电路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61页 |
5.1.1 辅助电源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60页 |
5.1.2 信号采集与调理电路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61页 |
5.2 IGBT驱动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2页 |
5.3 软件锁相环与谐波提取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3页 |
5.3.1 软件锁相环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页 |
5.3.2 谐波提取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3页 |
5.4 谐波补偿与直流侧电压控制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65页 |
5.5 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6-68页 |
6.1 总结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A:三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样机平台实物图 | 第73-7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