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前言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工电整治道岔研究及现状 | 第11-15页 |
2 提速道岔转换原理及常见病害机理分析 | 第15-28页 |
2.1 道岔转换原理及相关公式 | 第15-16页 |
2.1.1 道岔转换原理 | 第15页 |
2.1.2 相关公式 | 第15-16页 |
2.2 提速道岔主要病害成因分析 | 第16-25页 |
2.2.1 尖轨不密贴 | 第17-18页 |
2.2.2 道岔爬行 | 第18-20页 |
2.2.3 尖轨反弹 | 第20-21页 |
2.2.4 滑床板卡阻尖轨 | 第21-22页 |
2.2.5 零部件松动 | 第22-23页 |
2.2.6 尖轨与滑床板不密贴 | 第23-24页 |
2.2.7 道岔病害对电务转辙设备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 工电联合整治道岔的主要项目和标准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尖轨扳动力不足位移模型的建立 | 第28-35页 |
3.1 尖轨扳动力不足位移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8-31页 |
3.2 尖轨扳动力不足位移模型的验证 | 第31页 |
3.3 尖轨扳动力不足位移模型工况研究 | 第31-33页 |
3.3.1 滑床板摩擦系数对扳动力影响的研究 | 第31-32页 |
3.3.2 转辙机布设方式对扳动力影响的研究 | 第32页 |
3.3.3 滚轮设置对道岔扳动力影响的研究 | 第32-33页 |
3.3.4 设置轨距拉杆时扳动力及不足位移的研究 | 第33页 |
3.3.5 钢轨温度变化对扳动力及不足位移的影响 | 第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尖轨扳动力不足位移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35-55页 |
4.1 滑床板摩擦系数对扳动力及尖轨不足位移影响的研究 | 第36-39页 |
4.2 转辙机布设方式对扳动力及尖轨不足位移影响的研究 | 第39-43页 |
4.3 钢轨温度变化对扳动力及不足位移的影响 | 第43-45页 |
4.4 拟采用降低尖轨扳动力及不足位移措施模拟效果评价 | 第45-54页 |
4.4.1 滚轮布设情况对道岔扳动力及不足位移影响的研究 | 第46-50页 |
4.4.2 设置轨距拉杆时扳动力及不足位移的研究 | 第50-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工电联合经验及整治实例 | 第55-66页 |
5.1 工电联合整治经验 | 第55-61页 |
5.1.1 利用微机监测道岔动作曲线判断道岔病害 | 第55-58页 |
5.1.2 工电联合整治的基本要求 | 第58-61页 |
5.2 现场工电联整实例 | 第61-65页 |
5.2.1 实例 1:包头东站203 | 第61-62页 |
5.2.2 实例 2:四分滩站1 | 第62-63页 |
5.2.3 实例 3:包头南站16 | 第63-64页 |
5.2.4 实例 4:万水泉站18 | 第64-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