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燃煤过程中汞的迁移转化 | 第12-13页 |
1.3 汞再释放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1.3.1 汞再释放特性 | 第13页 |
1.3.2 汞再释放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1.4 脱硫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1 无机添加剂 | 第14-15页 |
1.4.2 有机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4.3 复合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17-24页 |
2.1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17-21页 |
2.1.1 实验装置 | 第17-18页 |
2.1.2 测汞仪原理 | 第18-20页 |
2.1.3 实验条件 | 第20页 |
2.1.4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21页 |
2.3 实验所用仪器和试剂 | 第21-24页 |
2.3.1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3.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3.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2-24页 |
第3章 脱硫添加剂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实验研究 | 第24-40页 |
3.1 不同脱硫添加剂对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 硫酸镁对浆液中汞再释放特性影响 | 第25-30页 |
3.2.1 不同O_2含量对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2 不同温度对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3 不同pH值对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4 不同硫酸镁浓度对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 己二酸对脱硫浆液中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30-34页 |
3.3.1 不同O_2含量对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2 不同温度对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3 不同pH值对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4 不同己二酸浓度对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 硫酸钠对脱硫浆液中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34-38页 |
3.4.1 不同O_2含量对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2 不同温度对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3 不同pH值对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4 不同硫酸钠浓度对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脱硫添加剂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动力学研究 | 第40-56页 |
4.1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 | 第40-42页 |
4.1.1 零级反应 | 第41页 |
4.1.2 一级反应 | 第41页 |
4.1.3 二级反应 | 第41-42页 |
4.2 不同脱硫添加剂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特性分析 | 第42-43页 |
4.2.1 不同脱硫添加剂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实验分析 | 第42页 |
4.2.2 不同脱硫添加剂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动力学分析 | 第42-43页 |
4.3 硫酸镁对浆液中汞再释放特性影响动力学分析 | 第43-49页 |
4.3.1 温度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实验分析 | 第43-44页 |
4.3.2 温度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动力学分析 | 第44-45页 |
4.3.3 pH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实验分析 | 第45页 |
4.3.4 pH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动力学分析 | 第45-46页 |
4.3.5 O_2含量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实验分析 | 第46-47页 |
4.3.6 O_2含量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动力学分析 | 第47页 |
4.3.7 硫酸镁浓度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实验分析 | 第47-48页 |
4.3.8 硫酸镁浓度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动力学分析 | 第48-49页 |
4.4 己二酸对浆液中汞再释放特性影响动力学研究 | 第49-54页 |
4.4.1 温度对脱硫添加剂中汞再释放影响实验结分析 | 第49页 |
4.4.2 温度对脱硫添加剂中汞再释放影响动力学分析 | 第49-50页 |
4.4.3 pH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实验分析 | 第50-51页 |
4.4.4 pH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动力学分析 | 第51页 |
4.4.5 O_2含量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实验分析 | 第51-52页 |
4.4.6 O_2含量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动力学分析 | 第52-53页 |
4.4.7 己二酸浓度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实验分析 | 第53页 |
4.4.8 己二酸浓度对浆液中汞再释放影响动力学分析 | 第53-54页 |
4.5 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结论 | 第56页 |
5.2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