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天赋观念论的历史发展及早期批判 | 第13-24页 |
(一)柏拉图及其追随者的思想 | 第13-15页 |
1、柏拉图及柏拉图主义者们的天赋观念论 | 第13-14页 |
2、经院哲学和宗教哲学的天赋观念论 | 第14-15页 |
(二)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 | 第15-20页 |
1、至高无上的上帝观念是天赋的 | 第15-17页 |
2、公理和普遍原则是天赋的 | 第17-19页 |
3、认识能力属于天赋 | 第19页 |
4、简单性质的观念是天赋的 | 第19-20页 |
(三)霍布斯与伽森狄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 第20-24页 |
1、霍布斯对天赋观念的批判 | 第20-22页 |
2、伽森狄对天赋观念的批判 | 第22-24页 |
二、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 第24-36页 |
(一)对“思辨原则”天赋论的批判 | 第25-28页 |
1、概念不是天赋的 | 第25-26页 |
2、普遍原则、公理不是天赋的 | 第26-27页 |
3、对理性发现说的抨击 | 第27-28页 |
(二)对上帝天赋观念说的批判 | 第28-30页 |
1、上帝的天赋观念存在,则其必须清晰 | 第28-29页 |
2、用上帝的天赋观念偷换其政治权利的天赋观念不能成立 | 第29-30页 |
(三)关于思辨和实践以外的其他考虑 | 第30-34页 |
1、实体观念不是天赋的 | 第30-31页 |
2、记忆中没有天赋观念 | 第31-33页 |
3、语言亦不是天赋的 | 第33-34页 |
(四)天赋观念产生的原因 | 第34-36页 |
1、宗教神学家和传统道德的维护者 | 第34-35页 |
2、普遍同意说 | 第35-36页 |
三、洛克对天赋观念论批判的后世效应 | 第36-43页 |
(一)莱布尼兹对洛克批判的再批判 | 第36-39页 |
1、关于“预定和谐”与洛克的论证差别 | 第36页 |
2、灵魂也应该遵从单子论思想 | 第36-37页 |
3、心灵是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 | 第37-39页 |
(二)洛克批判对休谟的影响 | 第39页 |
(三)洛克批判对康德、黑格尔的影响 | 第39-41页 |
1、洛克批判对康德影响 | 第39-40页 |
2、洛克批判对黑格尔影响 | 第40-41页 |
(四)洛克批判对罗素的影响 | 第41-43页 |
1、人的观念来自其心灵 | 第41页 |
2、人的感觉来自其心灵 | 第41-43页 |
四、洛克对天赋观念论批判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 第43-52页 |
(一)洛克对天赋观念批判的意义 | 第43-48页 |
1、从经验论本身出发寻找其观念所在 | 第43-44页 |
2、洛克给观念注入实践的含义 | 第44-48页 |
(二)洛克对天赋观念批判的局限性 | 第48-52页 |
1、洛克批判没有触及天赋观念的实质 | 第48-50页 |
2、天赋能力与天赋观念的混淆使洛克部分思想不清晰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