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玉米CLC基因家族的表达分析及ZmCLCa基因的功能验证

缩略词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4页
    1.1 研究氮素利用效率的意义第11-13页
        1.1.1 氮素对于玉米的增产作用第11页
        1.1.2 我国玉米氮肥使用的现状第11-12页
        1.1.3 氮肥施用过多带来的问题第12页
        1.1.4 提高玉米氮素利用率的方法第12-13页
    1.2 CLC蛋白家族第13-18页
        1.2.1 CLC蛋白家族的成员与分类第13-14页
        1.2.2 CLC蛋白家族的结构特点第14-17页
        1.2.3 CLC蛋白家族的功能第17-18页
    1.3 玉米氮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第18-22页
        1.3.1 CLC氮素吸收的机制进展第18-20页
        1.3.2 氮素吸收相关基因第20-22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CLC基因家族序列分析第24-28页
    2.1 方法第24页
        2.1.1 玉米CLC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4页
    2.2 结果第24-27页
    2.3 讨论第27页
    2.4 结论第27-28页
第三章 玉米CLC基因家族表达分析第28-41页
    3.1 材料第28-30页
        3.1.1 植物材料第28页
        3.1.2 试剂耗材第28-29页
        3.1.3 主要实验仪器第29页
        3.1.4 常用试剂第29页
        3.1.5 引物第29-30页
    3.2 方法第30-34页
        3.2.1 CLC基因家族在不同处理下表达分析第30-32页
        3.2.2 玉米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2页
        3.2.3 玉米硝酸盐的测定第32-33页
        3.2.4 玉米氯离子的测定第33-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38页
        3.3.1 不同处理对硝酸盐及氯离子含量的影响第34-35页
        3.3.2 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第35-38页
    3.4 讨论第38-39页
    3.5 结论第39-41页
第四章 玉米ZmCLCa基因的功能验证第41-64页
    4.1 材料第41-43页
        4.1.1 植物材料第41页
        4.1.2 载体及菌株第41页
        4.1.3 生化试剂及酶第41-43页
    4.2 方法第43-54页
        4.2.1 ZmCLC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3页
        4.2.2 玉米材料的培养和处理第43-44页
        4.2.3 玉米ZMCLCa的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第44-47页
        4.2.4 ZmCLCa的亚细胞定位第47-49页
        4.2.5 ZmCLCa过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9-50页
        4.2.6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第50-52页
        4.2.7 ZmCLCa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鉴定第52-53页
        4.2.8 ZmCLCa转基因拟南芥在低氮条件下的表型第53-54页
    4.3 结果第54-61页
        4.3.1 ZmCLCa的克隆第54页
        4.3.2 ZmCLC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4-57页
        4.3.3 ZmCLCa的亚细胞定位第57-58页
        4.3.4 转基因拟南芥纯合株系的筛选第58页
        4.3.5 转基因拟南芥纯合株系的分子鉴定第58-59页
        4.3.6 转基因拟南芥中NO_3~-的含量第59-60页
        4.3.7 不同处理下ZmCLCa在拟南芥中的表达量第60页
        4.3.8 ZmCLCa转基因拟南芥在低氮条件下的表型第60-61页
    4.4 讨论第61-62页
    4.5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论文发表及参加科研情况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支气管肺类癌致异位ACTH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分析
下一篇:Liddl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