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3-17页 |
1.3.1 航发叶片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航发叶片数字化测量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航发叶片测量系统总体方案 | 第21-33页 |
2.1 航发叶片测量方案的确定 | 第21-23页 |
2.2 三坐标测量机的硬件系统 | 第23-25页 |
2.2.1 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原理分析与选取 | 第23-24页 |
2.2.2 带旋转台的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结构 | 第24-25页 |
2.3 航发叶片测量前期准备工作 | 第25-32页 |
2.3.1 测量夹具设计 | 第25-26页 |
2.3.2 测头标定 | 第26-27页 |
2.3.3 测量机坐标系的建立 | 第27-29页 |
2.3.4 航发叶片工件坐标系建立 | 第29-30页 |
2.3.5 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方式选取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航发叶片测量路径规划 | 第33-45页 |
3.1 测量路径规划总体方案 | 第33-34页 |
3.1.1 测量路径规划原则与方法 | 第33页 |
3.1.2 测量路径规划流程 | 第33-34页 |
3.2 测量截面线的确定 | 第34-36页 |
3.3 测量点集的分布规划 | 第36-39页 |
3.3.1 常用测量点集分布规划方法 | 第36-37页 |
3.3.2 理论测量路径规划 | 第37-39页 |
3.4 测量工作路径设计 | 第39-42页 |
3.4.1 运动坐标转换 | 第40-41页 |
3.4.2 截面变换安全路径 | 第41-42页 |
3.5 碰撞检测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航发叶片测量数据处理 | 第45-61页 |
4.1 异常点处理 | 第45-47页 |
4.1.1 误差点的处理 | 第45-46页 |
4.1.2 跳动点的处理 | 第46-47页 |
4.2 半径误差补偿 | 第47-48页 |
4.2.1 半径误差补偿原理 | 第47页 |
4.2.2 半径误差补偿 | 第47-48页 |
4.3 数据匹配 | 第48-57页 |
4.3.1 测量点集到理论截线的最近点集求取 | 第48-52页 |
4.3.2 测量点集与理论截线的优化匹配算法 | 第52-57页 |
4.4 测量项目数据计算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航发叶片检测软件开发与实例验证 | 第61-73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航发叶片检测软件开发平台 | 第61-62页 |
5.3 叶片检测软件界面设计及实现 | 第62-68页 |
5.3.1 三维CAD模型读入模块 | 第64-65页 |
5.3.2 CMM测头标定模块 | 第65-66页 |
5.3.3 CMM坐标系建立模块 | 第66页 |
5.3.4 航发叶片测量路径规划模块 | 第66-68页 |
5.3.5 航发叶片测量数据处理模块 | 第68页 |
5.3.6 航发叶片检测结果输出模块 | 第68页 |
5.4 航发叶片检测系统实例验证 | 第68-72页 |
5.4.1 测量前期准备 | 第69-70页 |
5.4.2 测量路径规划 | 第70页 |
5.4.3 测量数据处理 | 第70页 |
5.4.4 测量结果分析与对标 | 第70-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