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丹巴燕子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造山型金矿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丹巴燕子沟金矿床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4-15页 |
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 | 第15-29页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3页 |
2.1.1 区域地层 | 第16页 |
2.1.2 区域构造 | 第16-19页 |
2.1.3 区域岩浆岩 | 第19-20页 |
2.1.4 区域矿产 | 第20-23页 |
2.2 矿区地质特征 | 第23-29页 |
2.2.1 矿区地层 | 第23-24页 |
2.2.2 矿区构造 | 第24-28页 |
2.2.3 矿区岩浆岩 | 第28-29页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9-40页 |
3.1 矿体特征 | 第29-33页 |
3.2 矿石特征 | 第33-37页 |
3.2.1 矿物组成 | 第33-34页 |
3.2.2 矿石组构 | 第34-37页 |
3.2.3 矿石类型 | 第37页 |
3.3 围岩蚀变 | 第37-38页 |
3.4 成矿期次划分 | 第38-40页 |
第4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40-52页 |
4.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第40页 |
4.2 包裹体显微岩相学特征 | 第40-43页 |
4.3 包裹体显微测温 | 第43-45页 |
4.4 包裹体形成压力及成矿深度 | 第45-48页 |
4.5 包裹体成分分析 | 第48-49页 |
4.6 成矿热液的pH值和Eh值 | 第49-50页 |
4.7 包裹体H、O同位素特征 | 第50-52页 |
第5章 成矿流体的研究意义 | 第52-57页 |
5.1 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 | 第52-53页 |
5.2 流体不混溶与成矿 | 第53-55页 |
5.3 金矿床类型的判别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