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网络建设发展与规划现状 | 第12-18页 |
| 1.2.1 充换电设施建设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 1.2.2 充换电站规划及选址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2.3 分阶段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 | 第18-22页 |
| 第2章 有关理论和优化算法 | 第22-30页 |
| 2.1 Voronoi图理论 | 第22-23页 |
| 2.1.1 Voronoi图的定义 | 第22-23页 |
| 2.1.2 Voronoi图的特性 | 第23页 |
| 2.1.3 Voronoi图的生成方法 | 第23页 |
| 2.2 粒子群算法概论 | 第23-25页 |
| 2.2.1 粒子群算法的来源 | 第24页 |
| 2.2.2 粒子群算法的原理 | 第24页 |
| 2.2.3 粒子群算法的求解步骤 | 第24页 |
| 2.2.4 线性递减粒子群算法 | 第24-25页 |
| 2.3 遗传算法 | 第25-27页 |
| 2.3.1 遗传算法概述 | 第26页 |
| 2.3.2 遗传算法原理 | 第26页 |
| 2.3.3 遗传算法步骤 | 第26页 |
| 2.3.4 遗传粒子群算法 | 第26-27页 |
| 2.4 多目标最优问题与Pareto解集 | 第27页 |
| 2.5 基于非支配排序的多目标优化NSGA II | 第27-29页 |
| 2.5.1 NSGA II概述 | 第27-28页 |
| 2.5.2 NSGA II原理 | 第28-29页 |
| 2.6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方法 | 第29页 |
| 2.6.1 TOPSIS法的基本原理 | 第29页 |
| 2.6.2 TOPSIS法的评价步骤 | 第29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电池更换站网络规划方案设计 | 第30-42页 |
| 3.1 换电负荷预测和电池更换机配置方案 | 第30页 |
| 3.1.1 换电负荷预测 | 第30页 |
| 3.1.2 电池更换机配置方案 | 第30页 |
| 3.2 示范公益阶段的规划模型 | 第30-31页 |
| 3.3 商业运营阶段的规划模型 | 第31-36页 |
| 3.3.1 电动汽车换电站的成本分析 | 第32-34页 |
| 3.3.2 约束条件分析 | 第34-35页 |
| 3.3.3 电动汽车更换站规划模型 | 第35-36页 |
| 3.4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和Voronoi图的充换电站规划研究 | 第36-41页 |
| 3.4.1 成本数据的收集方法 | 第36-37页 |
| 3.4.2 单目标电动汽车电池充换电站的规划 | 第37-40页 |
| 3.4.3 多目标电动汽车电池充换电站的规划 | 第40-41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规划算例分析 | 第42-55页 |
| 4.1 示范公益阶段的算例分析 | 第42-44页 |
| 4.1.1 算例介绍 | 第42-43页 |
| 4.1.2 算例求解 | 第43-44页 |
| 4.2 商业运营阶段的算例分析 | 第44-54页 |
| 4.2.1 算例介绍 | 第44-46页 |
| 4.2.2 单目标优化的规划结果 | 第46-49页 |
| 4.2.3 多目标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的规划结果 | 第49-54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