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4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46页 |
| 2.1 材料 | 第14-17页 |
| 2.2 临床病理研究 | 第17-21页 |
| 2.3 细胞培养 | 第21-22页 |
| 2.4 试剂的配制 | 第22-23页 |
| 2.5 实时定量PCR (qRT-PCR) | 第23-26页 |
| 2.6 Western Blot(WB) | 第26-33页 |
| 2.7 siRNA干扰技术 | 第33-35页 |
| 2.8 慢病毒靶细胞侵染实验 | 第35-36页 |
| 2.9 MTT实验 | 第36页 |
| 2.10 克隆形成实验 | 第36-37页 |
| 2.11 EdU检测 | 第37-39页 |
| 2.12 划痕实验 | 第39页 |
| 2.13 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 | 第39-41页 |
| 2.14 免疫荧光实验 | 第41-42页 |
| 2.15 ELISA检测 | 第42-44页 |
| 2.16 体内裸鼠实验 | 第44-45页 |
| 2.17 统计分析 | 第45-46页 |
| 第三章 结果 | 第46-66页 |
| 3.1 IFITM2在胃癌中高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 | 第46-54页 |
| 3.2 沉默IFITM2在体外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 第54-56页 |
| 3.3 沉默IFITM2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EMT | 第56-60页 |
| 3.4 IGF1介导IFITM2蛋白的上调部分依赖IGFIR/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 | 第60-62页 |
| 3.5 IFITM2通过自分泌环调控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及分泌 | 第62-64页 |
| 3.6 沉默IFITM2在体内抑制胃癌的生长及转移 | 第64-66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