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直驱永磁同步风机 | 第10-13页 |
1.2.1 直驱永磁同步风机结构原理 | 第10-11页 |
1.2.2 直驱永磁同步风机控制策略 | 第11-13页 |
1.2.3 直驱永磁同步风机发展现状与前景 | 第13页 |
1.3 风电机组并网的功角稳定性 | 第13-18页 |
1.3.1 风电并网的小干扰稳定性 | 第14-17页 |
1.3.2 风电并网的暂态稳定性 | 第17-18页 |
1.4 增强直驱永磁同步机功角稳定性 | 第18-20页 |
1.4.1 附加阻尼控制方法 | 第18-20页 |
1.4.2 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设计 | 第20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文章结构 | 第20-22页 |
第2章 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模型 | 第22-40页 |
2.1 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基本结构 | 第22页 |
2.2 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 | 第22-25页 |
2.3 中间电容器数学模型 | 第25页 |
2.4 机侧换流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第25-27页 |
2.5 网侧换流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第27-29页 |
2.6 直驱永磁同步风机的线性化模型 | 第29-35页 |
2.6.1 机侧线性化模型 | 第29-30页 |
2.6.2 网侧线性化模型 | 第30-32页 |
2.6.3 直驱永磁同步风机线性化模型整合 | 第32-35页 |
2.7 直驱永磁同步风机的简化数学模型 | 第35-39页 |
2.7.1 直驱永磁同步风机5阶简化数学模型 | 第35-37页 |
2.7.2 直驱永磁同步风机简化数学模型线性化 | 第37-3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并网直驱永磁同步风机与电力系统动态交互影响分析 | 第40-47页 |
3.1 直驱永磁同步风机的传递函数 | 第40-43页 |
3.1.1 网侧电流控制内环传递函数推导及简化 | 第40-42页 |
3.1.2 反馈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 第42-43页 |
3.2 直驱永磁同步风机接入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分析直接算法 | 第43-44页 |
3.3 直驱永磁同步风机接入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分析间接算法 | 第44-45页 |
3.3.1 主要步骤 | 第44页 |
3.3.2 预测原理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基于MATLAB对算例的仿真和分析 | 第47-58页 |
4.1 新英格兰电力系统算例介绍 | 第47-48页 |
4.2 直驱永磁风机稳定输出功率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 | 第48-51页 |
4.2.1 直驱永磁风机单位功率因数输出 | 第48-50页 |
4.2.2 直驱永磁风机功率因数恒定为0.95输出 | 第50-51页 |
4.3 直驱永磁风机参数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4.3.1 改变无功控制外环参数 | 第51-52页 |
4.3.2 改变直流电压控制外环参数 | 第52-53页 |
4.4 直驱永磁风机接入位置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4.5 直驱永磁风机接入方式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57页 |
4.5.1 直接接入直驱永磁同步风机 | 第54-55页 |
4.5.2 用直驱永磁同步风机替代原有同步机 | 第55-56页 |
4.5.3 逐渐改变直驱永磁同步风机和原有同步机功率分配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页 |
5.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