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自主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2.1 理论意义第11-12页
            1.1.2.2 现实意义第12-13页
    1.2 问题提出第13页
    1.3 对外直接投资概念界定第13-14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16页
        1.4.1 国内相关研究第14-15页
        1.4.2 国外相关研究第15页
        1.4.3 文献综述总结第15-16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1.6 技术路线图第17页
    1.7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7-19页
        1.7.1 可能的创新第17-18页
        1.7.2 主要的不足第18-19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9-27页
    2.1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第19-21页
        2.1.1 对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19-20页
        2.1.2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20-21页
    2.2 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基本理论第21-22页
        2.2.1 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概念界定第21页
        2.2.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第21-22页
        2.2.3 技术差距理论第22页
    2.3 自主创新基本理论第22-24页
        2.3.1 自主创新界定第22-23页
        2.3.2 自主创新衡量第23-24页
        2.3.3 自主创新理论第24页
    2.4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第24-27页
        2.4.1 对发达国家投资(逆梯度效应)第25-26页
        2.4.2 对发展中国家投资(顺梯度效应)第26-27页
第3章 中国OFDI与自主创新现状分析第27-34页
    3.1 我国目前OFDI整体发展状况分析第27-31页
        3.1.1 2015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升至全球第二位实现对吸引外资的反超第29-30页
        3.1.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实现稳定增长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第30页
        3.1.3 覆盖行业更广流向技术型行业流量大幅增加第30页
        3.1.4 对亚洲和美洲地区投资持续增加其余地区投资量有所下降第30-31页
    3.2 我国自主创新现状第31-34页
        3.2.1 自主创新投入第31-32页
            3.2.1.1 R&D经费投入第31-32页
            3.2.1.2 研究人员第32页
        3.2.2 自主创新产出第32-34页
第4章 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自主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4-43页
    4.1 计量模型建立第34-35页
        4.1.1 技术溢出的衡量第34-35页
        4.1.2 外商直接投资、进口贸易、OFDI对自主创新影响的比较分析第35页
    4.2 变量和数据选取说明第35-38页
        4.2.1 模型变量选取第35-36页
        4.2.2 数据处理说明及来源第36-38页
    4.3 实证检验第38-42页
        4.3.1 单位根检验第38-39页
        4.3.2 协整检验第39-40页
        4.3.3 回归结果讨论第40-41页
        4.3.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41-42页
    4.4 结论第42-43页
第5章 对策和建议第43-46页
    5.1 政府层面第43-44页
        5.1.1 完善OFDI政策支持 扩大OFDI规模 鼓励企业“走出去”第43页
        5.1.2 补贴高新技术产业保护自主创新成果第43页
        5.1.3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双边合作主动推广本国企业第43-44页
        5.1.4 加强国内引进-吸收-创新机制的建设第44页
        5.1.5 指导企业海外运营维护企业海外权益第44页
    5.2 企业层面第44-45页
        5.2.1 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第44页
        5.2.2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第44-45页
        5.2.3 加强对发达国家投资力度提高技术消化能力第45页
        5.2.4 解读当地法规尽快融入东道国市场第45页
    5.3 总结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第49-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贸易中专利权滥用法律规制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以“2015中国股灾”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