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43页 |
1.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 第9-10页 |
1.2 多酸化学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2.1 多酸与MOF的结合 | 第10-12页 |
1.2.2 多酸的高核化 | 第12-13页 |
1.2.3 多酸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13-15页 |
1.3 多铌酸盐研究进展 | 第15-33页 |
1.3.1 同多铌酸盐的研究进展 | 第15-26页 |
1.3.2 杂多铌酸盐的研究进展 | 第26-33页 |
1.4 选题依据 | 第33页 |
1.5 实验试剂与测试仪器 | 第33-35页 |
1.5.1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1.5.2 测试仪器和测试条件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3页 |
第二章 双锑帽式Keggin型杂多铌酸盐的晶体结构与表征 | 第43-65页 |
2.1 引言 | 第43-44页 |
2.2 双锑帽式Keggin型杂多铌酸盐的合成与表征 | 第44-54页 |
2.2.1 合成与元素分析 | 第44-45页 |
2.2.2 晶体学研究与结构描述 | 第45-51页 |
2.2.3 其它表征 | 第51-54页 |
2.2.4 化合物6光催化降解染料实验 | 第54页 |
2.3 双锑帽式Keggin型杂多铌酸盐二聚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表征 | 第54-62页 |
2.3.1 合成与元素分析 | 第54-55页 |
2.3.2 晶体学研究与结构描述 | 第55-61页 |
2.3.3 其它表征 | 第61-62页 |
2.4 合成讨论 | 第62-63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第三章 杂多酸铌盐晶态微米管的形貌与表征 | 第65-77页 |
3.1 引言 | 第65页 |
3.2 杂多酸铌盐晶态微米管的制备与表征 | 第65-74页 |
3.2.1 合成与元素分析 | 第65-66页 |
3.2.2 表征 | 第66-72页 |
3.2.3 形貌 | 第72-73页 |
3.2.4 成长机理推测 | 第73-74页 |
3.3 合成总结 | 第7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第四章 “新月形”杂多铌酸铜(Ⅱ)胺的合成与表征 | 第77-89页 |
4.1 引言 | 第77页 |
4.2 新月形杂多铌酸根离子[Cu(en)_2~(2+)]盐的合成与表征 | 第77-87页 |
4.2.1 合成与元素分析 | 第77-78页 |
4.2.2 晶体学研究与结构描述 | 第78-86页 |
4.2.3 红外光谱 | 第86-87页 |
4.3 合成总结 | 第8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89页 |
第五章 类似“Nyman”结构多酸基铜(Ⅱ)胺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89-101页 |
5.1 引言 | 第89页 |
5.2 基于[TiNb_9O_(28)]~(7-)结构[Cu(en)_2]~(2+)盐的合成与表征 | 第89-98页 |
5.2.1 合成与元素分析 | 第89-90页 |
5.2.2 合成总结 | 第90页 |
5.2.3 晶体学研究与结构描述 | 第90-98页 |
5.2.4 红外光谱 | 第9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