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质体及有色体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1 质体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1.2 有色体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2.1 有色体的新陈代谢 | 第12-13页 |
1.1.2.2 有色体的形态 | 第13页 |
1.1.2.3 有色体的分化 | 第13-14页 |
1.1.2.4 有色体的分离提取 | 第14页 |
1.2 植物类胡萝卜素的代谢途径 | 第14-18页 |
1.2.1 类胡萝卜素概述 | 第14-15页 |
1.2.2 植物类胡萝卜的生物合成 | 第15-16页 |
1.2.3 类胡萝卜素的降解 | 第16-18页 |
1.3 类胡萝卜素的调控 | 第18-19页 |
1.4 不同外界条件对类胡萝卜素代谢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1.4.1 ABA对类胡萝卜素的调控 | 第20页 |
1.4.2 干旱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1.5 质体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21页 |
1.5.1 木薯块根有色体研究进展 | 第21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2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4-26页 |
2.3 实验处理 | 第26-27页 |
2.3.1 干旱处理 | 第26页 |
2.3.2 外源喷施ABA及抑制剂钨酸钠 | 第26-27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7-37页 |
2.4.1 β-类胡萝卜素的提取 | 第27-28页 |
2.4.2 RNA提取与实时定量PCR分析 | 第28-29页 |
2.4.3 提取的蛋白质定量及Western blot杂交分析 | 第29-31页 |
2.4.4 木薯块根有色体的提取 | 第31-32页 |
2.4.4.1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 | 第31-32页 |
2.4.4.2 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法 | 第32页 |
2.4.4.3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 | 第32页 |
2.4.5 苯酚法抽提木薯块根有色体蛋白质 | 第32-33页 |
2.4.5.1 有色体蛋白质溶解 | 第33页 |
2.4.5.2 有色体蛋白质定量 | 第33页 |
2.4.6 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 | 第33-34页 |
2.4.7 有色体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2-DE) | 第34-36页 |
2.4.7.1 水化胶条 | 第34页 |
2.4.7.2 等电聚焦(IEF) | 第34-35页 |
2.4.7.3 IPG胶条平衡 | 第35页 |
2.4.7.4 SDS-PAGE电泳 | 第35-36页 |
2.4.7.5 凝胶图像扫描及差异蛋白质点的鉴定 | 第36页 |
2.4.7.6 差异蛋白质点的鉴定 | 第36页 |
2.4.8 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65页 |
3.1 不同木薯(系)块根膨大期和成熟期β-胡萝卜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研究 | 第37-43页 |
3.1.1 四个木薯品种(系)块根不同时期β-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 第37-38页 |
3.1.2 四个木薯品种(系)块根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第38-41页 |
3.1.3 四个木薯品种(系)块根不同时期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酶表达水平分析 | 第41-43页 |
3.2 木薯块根有色体分离及其蛋白质组研究 | 第43-52页 |
3.2.1 Percoll、Nycodenz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SC9木薯块根有色体 | 第43-44页 |
3.2.2 不同提取方法的有色体Western Blot分析 | 第44-46页 |
3.2.3 木薯块根有色体双向凝胶电泳图谱 | 第46-50页 |
3.2.4 差异蛋白质点互作调控网络的构建 | 第50-51页 |
3.2.5 差异蛋白质点Enolase 2和Elongation Factor基因表达qRT-PCR验证 | 第51-52页 |
3.3 不同处理对木薯块根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第52-65页 |
3.3.1 干旱处理对SC9木薯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2 不同处理间类胡萝卜素相关酶表达水平分析 | 第53-55页 |
3.3.3 干旱和ABA处理对SC9块根β-胡萝卜素积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5-57页 |
3.3.4 干旱胁迫处理下SC9块根内源激素的变化 | 第57-59页 |
3.3.5 干旱胁迫对木薯块根有色体蛋白质组变化的影响 | 第59-63页 |
3.3.6 干旱胁迫下差异蛋白质点互作网络的构建 | 第63-65页 |
4. 讨论 | 第65-72页 |
4.1 木薯品种(系)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 | 第65-66页 |
4.2 外源ABA与钨酸钠对块根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 木薯块根有色体分离及有色体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67-69页 |
4.4 干旱胁迫对块根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影响 | 第69-72页 |
4.4.1 干旱胁迫处理后块根β-胡萝卜素降低 | 第69-70页 |
4.4.2 干旱胁迫对活性氧的相关酶及质体相关蛋白的影响 | 第70-71页 |
4.4.3 干旱胁迫对块根内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71页 |
4.4.4 干旱胁迫影响块根有色体蛋白质组 | 第71-72页 |
5.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