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绪论 | 第10-12页 |
| 一、抗战时期政治需求与美术创作相结合的背景 | 第12-25页 |
| (一) 全面抗战政策与抗战文艺方针的确立 | 第12-13页 |
| (二) 美术抗战的新理论 | 第13-19页 |
| (三) 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的实践 | 第19-25页 |
| 二、画作《愚公移山》的时代隐喻 | 第25-33页 |
| (一) 历史画成为政治宣传工具的可能 | 第25-26页 |
| (二) 愚公移山的故事隐喻 | 第26-33页 |
| 三、《愚公移山》的价值 | 第33-52页 |
| (一) 《愚公移山》的艺术理论来源 | 第33-37页 |
| (二) 《愚公移山》的具体创作 | 第37-45页 |
| (三) 愚公移山的艺术价值及社会影响力 | 第45-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附录:徐悲鸿历史画的故事来源 | 第53-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