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撼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SNSPD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1.1.1 SNSPD工作原理 | 第8-10页 |
1.1.2 SNSPD目前研究热点 | 第10-12页 |
1.2 传统SNSPD单光子测量系统 | 第12-14页 |
1.2.1 传统SNSPD单光子测量系统结构 | 第12-13页 |
1.2.2 传统SNSPD测量系统的缺陷 | 第13-14页 |
1.3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论文框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LabVIEW概述 | 第16-40页 |
2.1 LabVIEW简介 | 第16-22页 |
2.1.1 LabVIEW应用背景 | 第16页 |
2.1.2 相关工具的安装使用 | 第16-20页 |
2.1.3 LabVIEW程序编写基础 | 第20-22页 |
2.1.4 LabVIEW程序编写技巧 | 第22页 |
2.2 仪器控制 | 第22-33页 |
2.2.1 实验室用仪器驱动程序的安装 | 第23-24页 |
2.2.2 使用VISA模块与USB设备通信 | 第24-29页 |
2.2.3 实验室用仪器扩展程序包使用 | 第29-31页 |
2.2.4 程序的调试与运行 | 第31-33页 |
2.3 实验室各仪器的控制 | 第33-36页 |
2.3.1 AOTF声光滤波系统控制程序 | 第33-34页 |
2.3.2 EXFO可调衰减器控制程序 | 第34页 |
2.3.3 PM100D功率计控制程序 | 第34-35页 |
2.3.4 SR400计数器控制程序 | 第35-36页 |
2.4 自动扫描小程序 | 第36-37页 |
2.4.1 自动扫描小程序编写思路 | 第36页 |
2.4.2 自动扫描小程序 | 第36-37页 |
2.5 SNSPD自动化扫描测量系统总控程序 | 第37-39页 |
2.5.1 总控程序编写思路 | 第37-38页 |
2.5.2 总控程序 | 第38-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SNDPD自动化扫描测量系统 | 第40-66页 |
3.1 系统构成 | 第40-43页 |
3.2 AOTF声光晶体滤波系统 | 第43-53页 |
3.2.1 AOTF声光滤波原理简介 | 第43页 |
3.2.2 光源精度校准 | 第43-46页 |
3.2.3 光源纯度测量 | 第46-53页 |
3.3 衰减器的标定 | 第53-56页 |
3.3.1 WRI旋转式光可变衰减器的标定 | 第53-55页 |
3.3.2 EXFO可调式衰减器的标定 | 第55-56页 |
3.4 分光计选择及标定 | 第56-61页 |
3.4.1 普通光纤跳线的标定 | 第56-57页 |
3.4.2 武汉WDM分光计的标定 | 第57-58页 |
3.4.3 Pheenel(菲尼特)WDM分光计的标定 | 第58-60页 |
3.4.4 不同分光计标定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3.5 PM100D功率计的标定 | 第61-63页 |
3.6 系统分析 | 第63-65页 |
3.6.1 系统可重复性 | 第63-64页 |
3.6.2 系统准确性 | 第64-65页 |
3.6.3 系统宽带性和高效性 | 第6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测量系统偏振特性的研究 | 第66-85页 |
4.1 偏振原理介绍 | 第66-69页 |
4.1.1 偏振片 | 第66页 |
4.1.2 偏振态 | 第66-69页 |
4.2 偏振控制器 | 第69-71页 |
4.2.1 波片特性简介 | 第69-70页 |
4.2.2 实验室常规偏振控制器 | 第70-71页 |
4.3 实验室自制偏振测量模块 | 第71-73页 |
4.4 测量系统偏振特性的表征及改进 | 第73-78页 |
4.4.1 采用三片式PC时的系统偏振特性表征与分析 | 第73-76页 |
4.4.2 使用FiberBench的系统系统的偏振特性表征与分析 | 第76-78页 |
4.5 "垂直极化占比陡然升高"现象的研究与分析 | 第78-82页 |
4.6 不同偏振状态下器件效率实测 | 第82-8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6页 |
附录A 高速宽带微波光电切换矩阵 | 第86-92页 |
A.1 切换矩阵简介 | 第86页 |
A.2 切换矩阵系统工作原理介绍 | 第86-88页 |
A.3 切换矩阵系统实验和结果分析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