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0.4~2.7 GHz的宽带可变增益接收混频器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 第11页 |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 2. 宽带可变增益接收混频器的系统架构 | 第13-22页 |
| 2.1. 各类架构比较和分析 | 第13-16页 |
| 2.1.1. 超外差结构 | 第13-14页 |
| 2.1.2. 零中频结构 | 第14-15页 |
| 2.1.3. 低中频结构 | 第15-16页 |
| 2.1.4. 分析小结 | 第16页 |
| 2.2. 系统架构设计 | 第16-20页 |
| 2.3. 系统架构优化 | 第20-22页 |
| 3. 可变增益接收混频器的设计 | 第22-40页 |
| 3.1. 无源电流型混频器性能分析 | 第22-30页 |
| 3.1.1. 增益分析 | 第23-25页 |
| 3.1.2. 阻抗分析 | 第25-27页 |
| 3.1.3. 噪声分析 | 第27-29页 |
| 3.1.4. 线性度分析 | 第29-30页 |
| 3.2. 可变增益的实现 | 第30-40页 |
| 3.2.1. 可变跨导单元 | 第32-34页 |
| 3.2.2. 混频开关 | 第34-36页 |
| 3.2.3. 可变跨阻放大器 | 第36-40页 |
| 4. 宽带接收混频器的设计 | 第40-56页 |
| 4.1. 谐波抑制混频器原理 | 第40-44页 |
| 4.2. 两级谐波抑制混频器 | 第44-53页 |
| 4.2.1. 增益设计 | 第45-49页 |
| 4.2.2. 相位设计 | 第49-53页 |
| 4.3. 双模混频器的具体设计 | 第53-56页 |
| 5. 整体版图实现和仿真分析 | 第56-68页 |
| 5.1. 版图实现 | 第56-61页 |
| 5.2. 仿真及分析 | 第61-68页 |
| 5.2.1. 变频增益 | 第61-62页 |
| 5.2.2. 信号带宽 | 第62-63页 |
| 5.2.3. 噪声系数 | 第63-64页 |
| 5.2.4. 线性度 | 第64-67页 |
| 5.2.5. 谐波抑制 | 第67-68页 |
| 6. 总结和展望 | 第68-70页 |
| 6.1. 工作总结 | 第68-69页 |
| 6.2. 未来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