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扁桃酸甲酯及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在全甲基-β-环糊精柱上的手性识别机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5页
   ·研究背景第12-15页
     ·对映体分离的意义第12-13页
     ·色谱法拆分对映体的原理及特点第13-14页
     ·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特征第15-17页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手性色谱分离上的应用第17-19页
     ·在气相色谱(GC)中的应用第17-18页
     ·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的应用第18-19页
     ·在毛细管电泳法(CE)中的应用第19页
   ·影响环糊精衍生物手性选择性的因素第19-21页
     ·与固定相相关的因素第19-21页
     ·与手性化合物相关的因素第21页
   ·环糊精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拆分机理以及研究现状第21-23页
   ·分子模型计算方法在环糊精手性识别机理研究中的应用第23-31页
     ·分子模型方法简介第23-28页
     ·分子模拟法在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识别机理研究中的应用第28-31页
   ·手性识别过程中的超热力学关系及其研究方法第31-33页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第33-35页
第二章 扁桃酸甲酯及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对映体分离研究第35-45页
   ·前言第35-36页
   ·实验部分第36-37页
     ·试剂和仪器第36页
     ·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及(S)-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的制备第36页
     ·样品的配置第36-37页
     ·色谱分离条件第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3页
     ·流动相中甲醇浓度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第37-39页
     ·柱温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第39-41页
     ·对映体拆分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第41-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PM3方法研究扁桃酸甲酯与全甲基-β-环糊精的手性识别过程第45-57页
   ·前言第45-47页
   ·模型的建立和模拟方法第47-49页
     ·模型的建立第47-48页
     ·结合能的定义第48-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56页
     ·PM3方法模拟MMA与PM-β-CD包结过程第49-54页
     ·氢键分析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ONIOM方法研究扁桃酸甲酯与全甲基-β-环糊精的手性识别过程第57-72页
   ·前言第57-59页
   ·模型的建立和模拟方法第59-60页
   ·结果与讨论第60-70页
     ·ONIOM方法模拟(R/S)-MMA与PM-β-CD的包结过程第60-64页
     ·NBO分析第64-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5页
   ·结论第72-73页
   ·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t/C催化加氢合成2-甲基-4-甲氧基苯胺的研究
下一篇:3-羟基丁酸乙酯及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和PMBCD手性拆分机理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