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1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1-19页 |
2.1 秦岭造山带的基本构造格架 | 第11-12页 |
2.2 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 | 第12-14页 |
2.3 秦岭造山带古生代及中生代演化 | 第14-15页 |
2.4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16页 |
2.5 样品的采集 | 第16-19页 |
2.5.1 碎屑锆石样品采集 | 第17页 |
2.5.2 长石样品的采集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分析测试方法 | 第19-23页 |
3.1 碎屑锆石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3.1.1 碎屑锆石样品的制备 | 第19页 |
3.1.2 锆石制靶 | 第19页 |
3.1.3 锆石阴极发光图像采集 | 第19-20页 |
3.1.4 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析测试 | 第20页 |
3.2 长石Pb同位素分析方法 | 第20-23页 |
3.2.1 样品的制备 | 第21页 |
3.2.2 电子探针主量元素测试 | 第21-22页 |
3.2.3 LA-MC-ICPMS铅同位素测试 | 第22-23页 |
第四章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 第23-32页 |
4.1 志留系梅子垭组碎屑锆石分析结果 | 第23-24页 |
4.2 泥盆系西岔河组碎屑锆石分析结果 | 第24页 |
4.3 泥盆系九里坪组碎屑锆石分析结果 | 第24-26页 |
4.4 泥盆系桐峪寺组碎屑锆石分析结果 | 第26-28页 |
4.5 二叠系西口组碎屑锆石分析结果 | 第28-32页 |
第五章 碎屑锆石物源分析 | 第32-52页 |
5.1 秦岭及邻区岩浆活动总结 | 第32-33页 |
5.2 南秦岭志留系碎屑锆石物源分析 | 第33-35页 |
5.2.1 志留系梅子垭组物源分析 | 第33-34页 |
5.2.2 泥盆系西岔河组碎屑锆石物源分析 | 第34页 |
5.2.3 泥盆系九里坪组碎屑锆石物源分析 | 第34页 |
5.2.4 泥盆系桐峪寺组碎屑锆石物源分析 | 第34页 |
5.2.5 二叠系西口组物源分析 | 第34-35页 |
5.3 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讨论 | 第35-52页 |
第六章 环斑花岗岩Pb同位素分析 | 第52-67页 |
6.1 环斑花岗岩的研究进程 | 第52-54页 |
6.1.1 芬南环斑花岗岩与沙河湾环斑花岗岩的对比 | 第52-54页 |
6.2 长石主量元素测试结果 | 第54-55页 |
6.3 长石Pb同位素分析结果 | 第55-58页 |
6.3.1 样品SHW-01 Pb同位素分析结果 | 第55-56页 |
6.3.2 样品SHW-02 Pb同位素分析结果 | 第56-58页 |
6.4 沙河湾锆石U-Pb年龄分析 | 第58-65页 |
6.5 长石Pb同位素分析结果讨论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