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问题提出及其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管道第三方破坏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管道破坏天然气泄漏扩散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管道安全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4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 第19-20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第2章 高后果区识别研究及基础实验研究 | 第23-44页 |
2.1 长输管道高后果区识别理论 | 第23-25页 |
2.1.1 工作组织 | 第23-24页 |
2.1.2 识别依据 | 第24-25页 |
2.1.3 评分标准 | 第25页 |
2.2 长呼复线管道高后果区识别结果 | 第25-29页 |
2.2.1 管道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2.2.2 管道周边人口建筑情况 | 第26页 |
2.2.3 管道周边自然环境情况 | 第26-27页 |
2.2.4 生产运行管理 | 第27-28页 |
2.2.5 高风险识别结果 | 第28-29页 |
2.3 长呼复线管道材料基础实验研究 | 第29-43页 |
2.3.1 管道用钢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2.3.2 管道焊缝性能测试 | 第30-36页 |
2.3.3 管道补焊断口性能测试 | 第36-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管道第三方破坏过程及其服役能力研究 | 第44-78页 |
3.1 管道第三方破坏过程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 第45-53页 |
3.1.1 第三方破坏管道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研究 | 第46-48页 |
3.1.2 冲击载荷作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48-51页 |
3.1.3 非线性动力学显式中心差分算法研究 | 第51-53页 |
3.2 挖掘机斗齿-管道冲击作用过程仿真模拟研究 | 第53-70页 |
3.2.1 挖掘机斗齿-管道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3-55页 |
3.2.2 挖掘机斗齿冲击角度对管道破坏影响 | 第55-56页 |
3.2.3 挖掘机斗齿垂直吃入深度对管道破坏影响 | 第56-70页 |
3.3 长呼复线第三方破坏管道更换修复建议研究 | 第70-76页 |
3.3.1 管道第三方破坏现有修复更换依据 | 第70-73页 |
3.3.2 长呼复线管道第三方破坏更换建议 | 第73-7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4章 管道第三方破坏后泄漏扩散及风险控制研究 | 第78-108页 |
4.1 管道第三方破坏后天然气泄漏扩散理论研究 | 第78-86页 |
4.1.1 天然气流动基本控制方程 | 第78-82页 |
4.1.2 天然气泄漏紊动射流理论 | 第82-83页 |
4.1.3 天然气扩散大涡紊流理论 | 第83-86页 |
4.2 管道泄漏天然气爆炸理论研究 | 第86-89页 |
4.2.1 天然气爆炸发生-发展机理研究 | 第86-87页 |
4.2.2 长呼复线管道天然气爆炸极限研究 | 第87-89页 |
4.3 长呼复线管道第三方破坏后天然气泄漏扩散仿真模拟 | 第89-104页 |
4.3.1 管道小孔眼破口泄漏扩散研究 | 第91-101页 |
4.3.2 管道大孔眼破口泄漏扩散研究 | 第101-104页 |
4.4 管道第三方破坏后天然气泄漏扩散预警及应急响应程序 | 第104-106页 |
4.4.1 天然气泄漏扩散预警系统 | 第104-105页 |
4.4.2 天然气泄漏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 第105-10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5章 管道第三方破坏预防及安全保障方案 | 第108-122页 |
5.1 管道第三方破坏防控技术及措施 | 第108-112页 |
5.1.1 相位敏感型光纤预警系统 | 第108-110页 |
5.1.2 飞机巡线技术 | 第110页 |
5.1.3 声学监测系统 | 第110-112页 |
5.1.4 阴极保护监测 | 第112页 |
5.1.5 卫星监测 | 第112页 |
5.2 第三方破坏后管道修复措施研究 | 第112-121页 |
5.2.1 管道破坏后未泄漏修复 | 第112-115页 |
5.2.2 管道破坏后泄漏修复 | 第115-12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2-126页 |
6.1 结论 | 第122-124页 |
6.2 建议 | 第124-125页 |
6.3 创新点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3-134页 |
附录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