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逆向工程技术概述 | 第9-12页 |
| 1.2.1 逆向工程定义 | 第9页 |
| 1.2.2 逆向工程的重要意义 | 第9-10页 |
| 1.2.3 逆向工程流程 | 第10页 |
| 1.2.4 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 | 第10-11页 |
| 1.2.5 逆向工程软件介绍 | 第11-12页 |
| 1.3 3D打印技术概述 | 第12-16页 |
| 1.3.1 3D打印的定义 | 第12页 |
| 1.3.2 几种常见的3D打印技术 | 第12-14页 |
| 1.3.3 3D打印技术的优势 | 第14-15页 |
| 1.3.4 3D打印技术的局限性 | 第15-16页 |
| 1.4 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第16-19页 |
| 1.4.1 3D打印的应用 | 第16-17页 |
| 1.4.2 FDM技术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1.4.3 3D打印材料的发展 | 第18-19页 |
| 1.5 传统的刀具设计与成型 | 第19页 |
|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步骤 | 第19-21页 |
| 第2章 逆向工程关键技术及误差分析 | 第21-31页 |
| 2.1 逆向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 第21-27页 |
| 2.1.1 数据获取 | 第21-24页 |
| 2.1.2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 2.1.3 曲面重构 | 第25-27页 |
| 2.2 逆向工程的误差分析 | 第27-31页 |
| 2.2.1 点云获取的误差分析 | 第27-29页 |
| 2.2.2 曲面重构误差分析 | 第29页 |
| 2.2.3 控制误差的措施 | 第29-31页 |
| 第3章 3D打印技术的误差分析 | 第31-40页 |
| 3.1 3D打印的基本过程 | 第31-32页 |
| 3.2 FDM的误差来源 | 第32-39页 |
| 3.2.1 STL文件格式转换产生的误差 | 第32-33页 |
| 3.2.2 切片处理产生的误差 | 第33-34页 |
| 3.2.3 收缩变形产生的误差 | 第34-35页 |
| 3.2.4 加工参数引起的误差 | 第35-38页 |
| 3.2.5 后处理产生的误差 | 第38-39页 |
| 3.3 控制误差的措施 | 第39-40页 |
| 第4章 三维铣刀片的模型生成及精度分析 | 第40-65页 |
| 4.1 可转位铣刀片的逆向设计 | 第40-49页 |
| 4.1.1 可转位铣刀片的数据获取 | 第40-45页 |
| 4.1.2 点云数据的预处理 | 第45-47页 |
| 4.1.3 数据多视图拼合 | 第47-48页 |
| 4.1.4 对齐点云数据坐标 | 第48-49页 |
| 4.2 基于CATIA的三维铣削刀片的逆向实体建模 | 第49-52页 |
| 4.3 三维铣削刀片的模型精度分析 | 第52-56页 |
| 4.3.1 本课题采用的影像测量仪简介 | 第52-53页 |
| 4.3.2 EV3020T影像测量仪测量过程及精度分析 | 第53-56页 |
| 4.4 可转位铣刀片的3D打印 | 第56-59页 |
| 4.4.1 3D打印设备简介 | 第56-57页 |
| 4.4.2 打印前的准备及开始打印 | 第57-58页 |
| 4.4.3 后处理 | 第58-59页 |
| 4.5 三维铣刀片的3D打印产品精度分析 | 第59-65页 |
| 4.5.1 Geomagic Qualify简介 | 第59-60页 |
| 4.5.2 样件数据与3D打印数据比较 | 第60-64页 |
| 4.5.3 精度分析 | 第64-65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5页 |
| 5.2 工作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