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钢论文--钢的组织与性能论文

新型奥氏体钢显微组织结构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37页
    2.1 火电技术的发展第13-14页
    2.2 超临界/超超临界电站用结构材料第14-17页
        2.2.1 火电站关键部件第14-15页
        2.2.2 厚壁部件对材料的要求及选择第15-16页
        2.2.3 过热管及再热管对材料的要求第16-17页
    2.3 材料的蠕变行为第17-27页
        2.3.1 蠕变变形机制第17-21页
        2.3.2 镍基合金的蠕变强化第21-22页
        2.3.3 铁素体钢蠕变性能的改善第22-25页
        2.3.4 奥氏体钢的蠕变性能第25-27页
    2.4 新型奥氏体钢的提出及研究进展第27-36页
        2.4.1 新型奥氏体钢的成分设计第27-28页
        2.4.2 新型奥氏体钢的析出强化相第28-31页
        2.4.3 抗氧化性能第31-36页
    2.5 主要研究工作第36-37页
3 实验原料及分析方法第37-41页
    3.1 实验原料及制备方法第37页
    3.2 分析方法及测试设备第37-41页
        3.2.1 元素分析第37页
        3.2.2 力学性能测试第37-39页
        3.2.3 物相及显微组织结构观察第39-41页
4 新型奥氏体钢的基本组织结构及性能第41-56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实验原料及方法第41-43页
        4.2.1 新型奥氏体钢的成分设计第41-42页
        4.2.2 分析测试方法第42-4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3-55页
        4.3.1 热轧态样品显微组织结构第43-47页
        4.3.2 热轧态样品拉伸性能第47-52页
        4.3.3 热轧态样品的夏比冲击性能第52-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5 新型奥氏体钢的组织结构稳定性第56-85页
    5.1 引言第56页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56-58页
        5.2.1 实验材料第56-57页
        5.2.2 时效工艺制度第57-58页
        5.2.3 分析测试方法第58页
    5.3 18-12-AlNbC基新型奥氏体钢的时效稳定性第58-69页
        5.3.1 时效过程中显微结构的变化第58-64页
        5.3.2 时效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第64-68页
        5.3.3 小结第68-69页
    5.4 18-12-Al基新型奥氏体钢的时效稳定性第69-78页
        5.4.1 时效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第69-72页
        5.4.2 时效过程中显微结构的变化第72-77页
        5.4.3 小结第77-78页
    5.5 ODS-316奥氏体钢的时效稳定性第78-83页
        5.5.1 时效前后的拉伸性能对比第78-80页
        5.5.2 时效前后的显微组织结构第80-83页
        5.5.3 小结第83页
    5.6 本章小结第83-85页
6 新型奥氏体钢的蠕变性能第85-113页
    6.1 引言第85页
    6.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85-87页
        6.2.1 实验材料第85页
        6.2.2 实验方法第85-87页
    6.3 18-12-AlNbC新型奥氏体钢的蠕变行为第87-96页
        6.3.1 18-12-AlNbC新型奥氏体钢的蠕变性能分析第87-95页
        6.3.2 18-12-AlNbC新型奥氏体钢的蠕变断口第95-96页
    6.4 18-12-Al新型奥氏体钢的蠕变行为第96-108页
        6.4.1 18-12-Al新型奥氏体钢的蠕变性能第96-102页
        6.4.2 18-12-Al新型奥氏体钢的蠕变显微组织第102-108页
    6.5 两种新型奥氏体钢蠕变行为比较第108-111页
        6.5.1 蠕变性能对比第108-109页
        6.5.2 蠕变组织及断口的比较第109-111页
    6.6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7 新型含铝双相钢的组织结构性能第113-128页
    7.1 引言第113页
    7.2 实验方法第113-114页
        7.2.1 新型含铝双相钢的制备第113-114页
        7.2.2 时效工艺制度第114页
        7.2.3 分析测试方法第114页
    7.3 热轧态显微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第114-121页
        7.3.1 微组织结构分析第114-119页
        7.3.2 力学性能分析第119-121页
    7.4 组织结构的稳定性第121-127页
        7.4.1 组织结构的变化第121-123页
        7.4.2 析出物分析第123-126页
        7.4.3 力学性能的变化第126-127页
    7.5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8 结论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2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42-14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电压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开发及界面膜的优化研究
下一篇:氧化镧改性硅酸盐矿物的表征及其除磷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