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双烯醇酮醋酸酯的制备新工艺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1 妊娠双烯醇酮醋酸酯简介 | 第12页 |
1.2 妊娠双烯醇酮醋酸酯的应用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在传统激素类药物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2 新结构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3 妊娠双烯醇酮醋酸酯的现有工艺概述 | 第16-19页 |
1.3.1 以茄刺碱为原料的工艺路线 | 第16-17页 |
1.3.2 以薯蓣皂素为原料的工艺路程 | 第17-18页 |
1.3.3 双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4 妊娠双烯醇酮醋酸酯的合成研究状况 | 第19-26页 |
1.4.1 裂解反应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2 氧化反应 | 第21-25页 |
1.4.3 水解(消除)反应 | 第25-26页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8页 |
第2章 工艺路线探讨 | 第28-34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硅胶负载的硅钨酸和磷钨酸为催化剂 | 第28-30页 |
2.2.1 硅钨酸和磷钨酸的简介 | 第29页 |
2.2.2 硅胶负载催化剂的制备 | 第29页 |
2.2.3 硅钨酸和磷钨酸催化氧化原理 | 第29-30页 |
2.3 钨酸钠的配合物为催化剂 | 第30-31页 |
2.3.1 钨酸钠的配合物催化烯烃氧化现状 | 第30-31页 |
2.3.2 钨酸钠配合物催化氧化机理 | 第31页 |
2.4 工艺分析和评价方法的构建 | 第31-34页 |
2.4.1 产品含量的测定 | 第32页 |
2.4.2 难分离产品的测定 | 第32-33页 |
2.4.3 产品收率的计算 | 第33-34页 |
第3章 实验部分 | 第34-42页 |
3.1 主要原料及试剂 | 第34-36页 |
3.2 主要实验仪器及装置 | 第36-37页 |
3.3 硅胶负载硅钨酸和磷钨酸为催化剂 | 第37-40页 |
3.3.1 硅胶负载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页 |
3.3.2 裂解反应液为原料 | 第37-38页 |
3.3.3 薯蓣皂素为原料 | 第38-40页 |
3.3.3.1 裂解产物的制备 | 第38-39页 |
3.3.3.2 氧化、水解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3.3.3 氧化、水解实验优化 | 第40页 |
3.4 钨酸钠的配合物为催化剂 | 第40-42页 |
3.4.1 氧化剂的配制 | 第40页 |
3.4.2 裂解反应 | 第40-41页 |
3.4.3 氧化、消除反应 | 第41页 |
3.4.4 氧化、水解条件优化 | 第41-42页 |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2-56页 |
4.1 负载型硅钨酸和磷钨酸为催化剂 | 第42-50页 |
4.1.1 工厂裂解反应液为原料 | 第42-46页 |
4.1.1.1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4.1.1.2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4.1.1.3 氧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4-45页 |
4.1.1.4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5-46页 |
4.1.2 薯蓣皂素为原料 | 第46-50页 |
4.1.2.1 氯化铵用量对裂解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4.1.2.2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7-48页 |
4.1.2.3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8页 |
4.1.2.4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4.1.2.5 氧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 钨酸钠与有机配体组成的配合物为催化剂 | 第50-53页 |
4.2.1 有机配体的选择 | 第50-51页 |
4.2.2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3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52页 |
4.2.4 催化剂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 总结与建议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图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