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视野下的早期中国电影1927-1937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38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11-24页 |
第二节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 第24-3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24-2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28-34页 |
第三节 研究问题和意义 | 第34-35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35-38页 |
第一章 现代性视域下的上海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 第38-67页 |
第一节 何为现代性 | 第38-40页 |
第二节 上海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形成 | 第40-51页 |
一、租界社会 | 第42-44页 |
二、移民城市 | 第44-47页 |
三、商业都会 | 第47-51页 |
第三节 1927-1937:借来的时空 | 第51-56页 |
第四节 城市电影和电影城市 | 第56-67页 |
一、电影与城市 | 第56-62页 |
二、看电影去:一种社会文化仪式 | 第62-67页 |
第二章 海派人文精神影响下的早期中国电影 | 第67-111页 |
第一节 文化·海派文化·海派人文精神 | 第67-73页 |
第二节 海派人文精神推动下的早期中国电影 | 第73-88页 |
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 第74-79页 |
二、趋时求新,与时俱进 | 第79-82页 |
三、近商务实,以人为本 | 第82-88页 |
第三节 都市摩登和女性凝视 | 第88-104页 |
一、都市摩登:都市生活的文化想象 | 第88-97页 |
1. 城市意像:一种现代性的来源 | 第88-93页 |
2. 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像呈现 | 第93-97页 |
二、女性凝视:被消费的现代形象 | 第97-104页 |
1. 摩登女郎:海派的视觉象征 | 第97-100页 |
2. 被消费的银幕女性形象 | 第100-104页 |
第四节 市民趣味和雅俗共赏 | 第104-111页 |
一、市民趣味 | 第104-108页 |
二、雅俗共赏 | 第108-111页 |
第三章 美学观照:海派文化背景下的早期电影 | 第111-154页 |
第一节 时代主题和现实关怀 | 第112-127页 |
一、民族救亡的时代主题 | 第113-118页 |
二、关注社会的现实关怀 | 第118-127页 |
1. 展现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 | 第119-122页 |
2. 对底层社会的人道关怀 | 第122-127页 |
第二节 明星策略与身体消费 | 第127-147页 |
一、明星策略 | 第127-141页 |
1.关于明星制 | 第127-134页 |
2.被建构的个体:明星案例研究 | 第134-141页 |
(1)胡蝶:传统女性形象的生产和传播 | 第135-138页 |
(2)黎莉莉:活泼健美的体育明星 | 第138-141页 |
二、身体消费 | 第141-147页 |
第三节 欲望生产和梦幻制造 | 第147-154页 |
一、欲望生产 | 第147-151页 |
二、梦幻制造 | 第151-154页 |
第四章 海派文化影响下的电影公司和经营策略 | 第154-195页 |
第一节 产业运营与类型生产 | 第155-174页 |
一、早期电影业的产业运营 | 第155-169页 |
1. 明星:股份制公司 | 第156-159页 |
2. 天一:家族式经营 | 第159-163页 |
3. 联华:影业托拉斯 | 第163-169页 |
二、类型生产 | 第169-174页 |
第二节 影院经营和发行策略 | 第174-183页 |
一、早期电影院线经营模式的发展 | 第174-177页 |
二、民族电影院线经营的崛起 | 第177-180页 |
三、1930 年代的电影院线的分布和经营 | 第180-183页 |
第三节 画报宣传和噱头设置 | 第183-195页 |
一、报刊宣传 | 第183-190页 |
二、噱头设置 | 第190-195页 |
结语 | 第195-201页 |
要参考文献 | 第201-220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220-221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221-222页 |
致谢 | 第222-2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