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抗日根据地手工业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绪论 | 第12-17页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2页 |
二 学术史回顾 | 第12-15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四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第一章 近代太行地区手工业发展条件及状况 | 第17-21页 |
1.1 发展条件 | 第17-18页 |
1.2 手工业状况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太行抗日根据地手工业发展历程 | 第21-32页 |
2.1 萧条阶段(1937--1939) | 第21-23页 |
2.1.1 根据地境况 | 第21页 |
2.1.2 经济政策 | 第21-22页 |
2.1.3 手工业发展情形 | 第22-23页 |
2.2 恢复阶段(1940--1943) | 第23-28页 |
2.2.1 根据地境况 | 第23-24页 |
2.2.2 经济政策 | 第24-26页 |
2.2.3 手工业发展状况 | 第26-28页 |
2.3 发展阶段(1944--1945) | 第28-32页 |
2.3.1 根据地境况 | 第28页 |
2.3.2 经济政策 | 第28-29页 |
2.3.3 手工业发展状况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影响根据地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 第32-38页 |
3.1 消极影响 | 第32-34页 |
3.2 积极因素 | 第34-38页 |
第四章 根据地手工业生产模式与特点 | 第38-48页 |
4.1 生产模式及经营方式 | 第38-45页 |
4.1.1 家庭副业性质的手工业 | 第38页 |
4.1.2 个体手工业作坊 | 第38-40页 |
4.1.3 公营手工工厂 | 第40-42页 |
4.1.4 互助组、合作社 | 第42-43页 |
4.1.5 经营方式的变化 | 第43-45页 |
4.2 生产特点 | 第45-48页 |
4.2.1 群众性 | 第45页 |
4.2.2 自给自足性 | 第45-46页 |
4.2.3 脆弱性、季节性 | 第46页 |
4.2.4 创新性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根据地手工业的影响 | 第48-53页 |
5.1 满足了军民生活 | 第48-49页 |
5.2 获得了生活来源 | 第49-50页 |
5.3 提高了手工业者地位 | 第50-51页 |
5.4 支持了战争 | 第51页 |
5.5 不足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