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机组冷端系统运行优化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冷端系统运行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冷端系统运行优化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凝汽器压力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7-25页 |
·冷端系统概述 | 第17-18页 |
·凝汽器变工况模型 | 第18-21页 |
·冷却水入口温度 | 第19页 |
·冷却水温升 | 第19-20页 |
·凝汽器传热端差 | 第20-21页 |
·凝汽器压力 | 第21页 |
·凝汽器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4页 |
·循环冷却水入口温度的影响 | 第22-23页 |
·循环冷却水量的影响 | 第23页 |
·汽轮机低压缸排汽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凝汽器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 第25-40页 |
·凝汽器总传热系数概述 | 第25-26页 |
·工程应用中的计算方法 | 第26-31页 |
·美国传热学会HEI标准 | 第26-27页 |
·别尔曼经验公式 | 第27-28页 |
·英国BEAMA公式 | 第28-29页 |
·三种方法比较分析 | 第29-31页 |
·试验方法确定kc | 第31-32页 |
·基于相似理论的传热系数确定 | 第32-35页 |
·相似理论 | 第32页 |
·汽轮发电机组凝汽器的传热分析 | 第32-33页 |
·标定工况的参数确定 | 第33-35页 |
·无量纲量M与kc关系模型的构建 | 第35-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凝汽器真空优化 | 第40-57页 |
·凝汽器最佳真空及其确定 | 第40-42页 |
·汽轮机背压—发电功率计算方法 | 第42-48页 |
·常规热平衡法 | 第43页 |
·热力学法 | 第43-44页 |
·汽轮机原理法 | 第44-45页 |
·等效焓降法 | 第45-47页 |
·等效焓降法与常规热平衡法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汽轮机背压—热耗量计算模型 | 第48-52页 |
·基于汽轮机特性曲线的热耗量求取 | 第48-49页 |
·基于等效焓降法的热耗量求取 | 第49-51页 |
·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51-52页 |
·凝汽器真空优化 | 第52-55页 |
·循环水泵流量—耗功计算模型 | 第52-54页 |
·凝汽器真空优化流程设计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循环水泵的优化调度 | 第57-68页 |
·汽轮机及冷端设备技术规范 | 第57-58页 |
·不同机组负荷下的变工况计算 | 第58-66页 |
·循环水泵耗功的计算 | 第58页 |
·凝汽器压力的确定 | 第58-59页 |
·汽轮机热耗量的确定 | 第59-60页 |
·不同工况计算结果 | 第60-66页 |
·循环水泵运行优化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