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刑事案件犯罪收益的界定 | 第10-14页 |
·刑事案件犯罪收益的概念 | 第10-11页 |
·刑事案件犯罪收益的范围 | 第11-12页 |
·犯罪行为所得之物 | 第11页 |
·犯罪行为所生之物 | 第11页 |
·犯罪报酬 | 第11页 |
·犯罪行为组成之物 | 第11页 |
·孳息 | 第11-12页 |
·刑事案件犯罪收益处理制度的概念与价值 | 第12-14页 |
·刑事案件犯罪收益处理制度的概念 | 第12页 |
·刑事案件犯罪收益处理制度的价值 | 第12-14页 |
2 《刑法》第64条中“追缴”、“责令退赔”、“没收”性质分析 | 第14-19页 |
·没收 | 第14-16页 |
·没收的定义 | 第14-15页 |
·没收的对象 | 第15页 |
·没收权的行使主体 | 第15-16页 |
·追缴 | 第16-17页 |
·追缴的定义 | 第16-17页 |
·追缴的对象 | 第17页 |
·追缴权的行使主体 | 第17页 |
·责令退赔 | 第17-19页 |
·责令退赔的定义 | 第17-18页 |
·责令退赔的对象 | 第18页 |
·责令退赔权的行使主体 | 第18-19页 |
3 刑事案件犯罪收益处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5页 |
·犯罪收益处理在刑事判决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对犯罪收益如何处理没有作出说明 | 第19-20页 |
·被害人财产损失没有追回而判处高额罚金引发矛盾 | 第20页 |
·其他司法机关未将犯罪收益移交法院 | 第20-21页 |
·犯罪收益处理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权力行使缺少监管 | 第21页 |
·“及时”发还标准混乱 | 第21-22页 |
·庭审缺少犯罪收益处理程序 | 第22页 |
·救济途径欠缺 | 第22-23页 |
·犯罪收益处理在实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共同犯罪与连累犯罪中退赔、退赃责任划分问题 | 第23页 |
·罚金刑与犯罪收益处理的同时适用问题 | 第23-24页 |
·犯罪收益处理中的被害人确定问题 | 第24-25页 |
4 刑事案件犯罪收益处理制度的构建 | 第25-32页 |
·构建刑事案件犯罪收益处理的正当程序 | 第25-27页 |
·构建犯罪收益处理的司法审查机制 | 第25-26页 |
·设计被害人合法财产发还制度 | 第26-27页 |
·增设庭审中对犯罪收益的调查处理程序 | 第27页 |
·建立犯罪收益处理的救济制度 | 第27页 |
·构建刑事案件犯罪收益处理的实体规则 | 第27-32页 |
·建立退赔、退赃责任划分规则 | 第27-29页 |
·建立浮动罚金刑制度 | 第29-30页 |
·设计以过错责任原则确定被害人的制度 | 第30-32页 |
5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