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嘉湖地区空心村整治模式及效益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7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启示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概念辨析与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概念辨析 | 第21-22页 |
·空心村 | 第21页 |
·空心村整治 | 第21-22页 |
·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推拉理论 | 第22页 |
·生命周期理论 | 第22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22-23页 |
·土地优化配置理论 | 第23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3-24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4-34页 |
·地理环境概况 | 第24-26页 |
·区位交通 | 第24页 |
·地形地貌 | 第24-25页 |
·气候条件 | 第25页 |
·土地资源 | 第25-26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6-30页 |
·行政区划 | 第26-27页 |
·人口特征 | 第27页 |
·产业结构 | 第27-29页 |
·历史文化 | 第29-30页 |
·空心化及整治概况 | 第30-32页 |
·空心化特征 | 第30页 |
·空心化水平 | 第30-31页 |
·空心村整治 | 第31-32页 |
·调研概况 | 第32-34页 |
4 杭嘉湖地区空心村整治模式 | 第34-48页 |
·杭嘉湖地区空心村力系统 | 第34-37页 |
·场域力 | 第35页 |
·内聚力 | 第35-36页 |
·离散力 | 第36-37页 |
·场域力修复型整治模式 | 第37-40页 |
·模式解析 | 第37页 |
·案例分析 | 第37-40页 |
·内聚力提升型整治模式 | 第40-44页 |
·模式解析 | 第40页 |
·案例分析 | 第40-44页 |
·离散力演化型整治模式 | 第44-48页 |
·模式解析 | 第44-45页 |
·案例分析 | 第45-48页 |
5 杭嘉湖地区空心村整治效益评价 | 第48-65页 |
·效益评价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1页 |
·专家咨询法 | 第48-49页 |
·理论分析法 | 第49页 |
·频度统计法 | 第49-51页 |
·综合分析 | 第51页 |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1-55页 |
·体系构建原则 | 第51-52页 |
·指标体系构建 | 第52-53页 |
·评价指标释义 | 第53-55页 |
·效益评价模型建立 | 第55-59页 |
·指标权重确定 | 第55-59页 |
·评价模型建立 | 第59页 |
·效益评价模型应用 | 第59-65页 |
·数据处理 | 第59-60页 |
·评价结果 | 第60-61页 |
·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6 杭嘉湖地区空心村整治问题与措施 | 第65-68页 |
·杭嘉湖地区空心村整治问题分析 | 第65-66页 |
·居民非农就业困难 | 第65页 |
·村庄后期维护缺乏 | 第65页 |
·公共设施资源浪费 | 第65-66页 |
·杭嘉湖地区空心村整治完善措施 | 第66-68页 |
·加强就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 | 第66页 |
·宣传保护理念,加强长效监督 | 第66页 |
·控制用地规模,提高设施利用 | 第66-68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图表索引 | 第76-78页 |
附录一 | 第78-80页 |
附录二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