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庄矿大断面硐室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巷道围岩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巷道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大断面巷道底鼓控制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大断面硐室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 第19-43页 |
·硐室布置及地质条件 | 第19-23页 |
·硐室布置 | 第19页 |
·围岩条件 | 第19-20页 |
·岩石力学实验 | 第20-21页 |
·地应力分析 | 第21-23页 |
·硐室断面尺寸效应 | 第23-32页 |
·断面尺寸效应数值模拟分析 | 第23-29页 |
·断面尺寸效应理论分析 | 第29-32页 |
·大断面硐室变形破坏特征 | 第32-37页 |
·破坏类型 | 第32-35页 |
·破坏范围 | 第35-37页 |
·大断面硐室变形破坏影响因素 | 第37-40页 |
·硐室断面大 | 第37页 |
·应力高而围岩强度小 | 第37-38页 |
·支护不合理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3 大断面硐室围岩稳定控制研究 | 第43-75页 |
·大断面硐室围岩稳定控制原则 | 第43-45页 |
·分区耦合稳定控制研究 | 第45-5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支护对围岩应力的影响 | 第46-48页 |
·支护对围岩塑性区的影响 | 第48-49页 |
·支护对巷道围岩位移的影响 | 第49-53页 |
·掘进期间硐室支护技术 | 第53-57页 |
·支护材料 | 第53-54页 |
·支护布置 | 第54-56页 |
·分区注浆加固 | 第56-57页 |
·相似模拟试验 | 第57-67页 |
·试验模型的建立 | 第57-59页 |
·巷道模拟方案设计 | 第59-60页 |
·相似材料配比及用量 | 第60-61页 |
·模型的加载 | 第61页 |
·监测手段 | 第61-64页 |
·试验效果展示 | 第64-65页 |
·数据采集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硐室底鼓控制技术 | 第67-72页 |
·硐室底鼓分析 | 第67-68页 |
·底鼓控制方案选择 | 第68-71页 |
·底板锚索支护设计方案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4 工程实践 | 第75-85页 |
·大断面硐室施工工艺 | 第75-77页 |
·施工方法 | 第75页 |
·施工流程 | 第75-76页 |
·底板锚索施工工艺 | 第76-77页 |
·硐室围岩变形监测 | 第77-80页 |
·监测方法 | 第77-78页 |
·围岩变形监测结果分析 | 第78-80页 |
·硐室围岩松动圈测试 | 第80-83页 |
·观测孔布置方式 | 第80页 |
·观测结果分析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5 结论及创新点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创新点 | 第86页 |
·研究与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作者简历 | 第91-9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