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 1. 前言 | 第10-1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 ·内侧纵弓的维持及其意义 | 第11页 |
| ·扁平足的形成及其后果 | 第11-13页 |
| ·内侧纵弓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 第13-14页 |
| ·二维静态足印的采集方法 | 第14-15页 |
| ·印染法 | 第14-15页 |
| ·足印垫 | 第15页 |
| ·无墨纸法 | 第15页 |
| ·镜面足印采集仪器 | 第15页 |
| ·二维静态足印的测量指标和评价方法 | 第15-18页 |
| ·足印长度、宽度测量指标 | 第15-17页 |
| ·内侧纵弓的测量指标及评价方法 | 第17-18页 |
| ·二维静态足印分析的具体应用 | 第18-21页 |
| ·犯罪现场的足印分析 | 第18-20页 |
| ·诊断扁平足 | 第20页 |
| ·运动员评价及选材 | 第20页 |
| ·其他 | 第20-21页 |
| ·小结 | 第21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7页 |
| ·实验一:二维静态足印分析评价足弓的有效性 | 第21-24页 |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1-22页 |
| ·测试方法 | 第22-24页 |
| ·实验二:足印分析法比较运动员与普通人 | 第24-27页 |
| ·确定样本量 | 第24-25页 |
|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 ·测试方法 | 第25-27页 |
| ·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 | 第27页 |
| 4. 结果 | 第27-32页 |
| ·实验测试人员信度比较 | 第27-28页 |
| ·足印评价内侧纵弓的指标与足内侧位X光片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30页 |
| ·CSI与跟骨倾角、跟骨-第一跖骨角以及内侧纵弓高度与长度比值的相关性 | 第28-29页 |
| ·SAI与跟骨倾角、跟骨-第一跖骨角以及内侧纵弓高度与长度比值的相关性 | 第29-30页 |
| ·运动组与对照组足印相关指标对比 | 第30-32页 |
| ·运动组与对照组内侧纵弓评价指标(CSI)的对比 | 第30-31页 |
| ·运动组与对照组各足趾长与足印长比值的对比 | 第31页 |
| ·运动组与对照组足掌宽与足印长比值的对比 | 第31-32页 |
| ·运动组与对照组足印长度与身高比值的对比 | 第32页 |
| ·受试者自身左右足内侧纵弓评价指标(CSI)的对比 | 第32页 |
| 5. 分析与讨论 | 第32-36页 |
| ·足印及足内侧位X光片相关指标的测试人员信度 | 第32-33页 |
| ·足印评价内侧纵弓的指标与足内侧位X光片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 ·运动组与对照组内侧纵弓评价指标(CSI)的对比 | 第34-35页 |
| ·运动组与对照组各足趾长与足印长比值的对比 | 第35页 |
| ·运动组与对照组足掌宽与足印长比值的对比 | 第35页 |
| ·运动组与对照组足印长度与身高比值的对比 | 第35页 |
| ·受试者自身左右足的内侧纵弓评价指标(CSI)的对比 | 第35-36页 |
| 6. 结论 | 第36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