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认知理论的美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一、研究目的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认知理论的思想来源 | 第12-21页 | 
| 第一节 视觉艺术认知理论的内涵 | 第12-13页 | 
| 一、视觉艺术 | 第12页 | 
| 二、认知过程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认知理论的思想来源 | 第13-21页 | 
| 一、康德的图式概念 | 第13-14页 | 
| 二、英国瓦尔堡学派的理论影响 | 第14-15页 | 
| 三、波普尔的认识论 | 第15-16页 | 
| 四、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 | 第16-18页 | 
| 五、吉布森的知觉理论 | 第18-19页 | 
| 六、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认知理论的主要构成 | 第21-44页 | 
| 第一节 图像的制作——图式和矫正 | 第21-28页 | 
| 一、艺术中的“图式”概念 | 第21-23页 | 
| 二、从画其所知到画其所见 | 第23-26页 | 
| 三、图式和矫正的关系 | 第26-28页 | 
| 第二节 认知偏见的理解——无纯真之眼 | 第28-35页 | 
| 一、认知偏见的产生 | 第28-30页 | 
| 二、认知偏见的形成原因 | 第30-33页 | 
| 三、认知偏见在视觉艺术认知领域的应用 | 第33-35页 | 
| 第三节 视觉接受——预期、投射和完型 | 第35-44页 | 
| 一、预期 | 第36-38页 | 
| 二、投射 | 第38-41页 | 
| 三、完型 | 第41-44页 | 
| 第三章 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认知理论的影响 | 第44-55页 | 
| 第一节 对审美接受的影响 | 第44-48页 | 
| 一、“图式和矫正”理论对审美接受的影响 | 第44-46页 | 
| 二、“名利场逻辑”对审美接受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三、从审美接受到审美教育 | 第47-48页 | 
| 第二节 审美经验 | 第48-50页 | 
| 一、审美经验的内涵 | 第48-49页 | 
| 二、贡布里希对审美经验的阐释和影响 | 第49-50页 | 
| 第三节 艺术理论 | 第50-55页 | 
| 一、艺术的起源 | 第51-53页 | 
| 二、艺术的制作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