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价值 | 第10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城市管理 | 第10-11页 |
·综合行政执法 | 第11-12页 |
·综合行政执法体制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实践 | 第12-13页 |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权力来源与法律基础 | 第13-14页 |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 第14页 |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的争议与评价 | 第14-16页 |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的研究 | 第16-17页 |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政府再造理论 | 第18页 |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社会转型理论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基本框架 | 第21页 |
·重点、难点及预计创新点 | 第21-23页 |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21-22页 |
·预计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内部失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体制性困境 | 第23-34页 |
·压力型体制下的"管控"状态 | 第23-24页 |
·权力配置与职责划分的困境 | 第24-29页 |
·职权划分中机构设置的不合理 | 第24-26页 |
·权力分配倒置与职责的不明确 | 第26-28页 |
·责任重心下移导致"条块"结构权力配置的异化 | 第28-29页 |
·专业管理与综合治理的矛盾 | 第29-31页 |
·城市管理专业化发展的大趋势 | 第29页 |
·城市发展综合治理的现实需求 | 第29-30页 |
·两种管理诉求并存的内在冲突 | 第30-31页 |
·体制内部运作机制的缺陷 | 第31-34页 |
·"条块"联动匮乏,协调机制不畅 | 第31-32页 |
·有效监督缺乏,问责机制缺位 | 第32页 |
·注重"短期效益",忽视"长效管理" | 第32页 |
·执法保障缺乏,队伍建设滞后 | 第32-34页 |
第3章 外部失序: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与利益多元社会不相适应 | 第34-45页 |
·过度管制:一种"秩序追求"下的原生逻辑 | 第34页 |
·摊贩抵抗:城管执法与城市摊贩生存权利的对撞 | 第34-39页 |
·城市摊贩: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必然 | 第34-35页 |
·城市流动设摊的现实状况分析:以闵行区13个街镇为例 | 第35-39页 |
·"管理癖好"与摊贩"生存法则"的失衡 | 第39页 |
·利益冲突:公共利益维持与满足公众多元需求的矛盾 | 第39-45页 |
·城市管理中利益多元化的趋势 | 第39-40页 |
·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基于上海市闵行区流动设摊的社会心理分析 | 第40-43页 |
·城管执法与公众利益多元化需求的矛盾 | 第43-45页 |
第4章 社会转型中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困境及解困的进一步思考 | 第45-51页 |
·"符号化"的城管:社会转型中城市管理危机逐步显现 | 第45-46页 |
·城管体制之殇映射社会改革之困 | 第46-47页 |
·从塑造"有序"到蕴育"失序" | 第46-47页 |
·"末端综合"导致城市管理系统性的缺失 | 第47页 |
·城管体制解困及其变革 | 第47-51页 |
·城管体制改革的紧迫:和谐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 | 第47-48页 |
·城管体制转型的方向:构建系统性的"大城管"格局 | 第48-49页 |
·城管体制变革的目标:和谐有序与利益协调 | 第49-51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