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9页 |
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2. 实践意义 | 第9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研究特色以及局限性 | 第9-11页 |
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2. 本文的研究目标 | 第10页 |
3.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页 |
4.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 第10-11页 |
一、党内监督机制基本理论概述 | 第11-15页 |
(一) 党内监督的涵义与内容 | 第11-12页 |
1. 党内监督的涵义 | 第11页 |
2. 党内监督的内容 | 第11-12页 |
(二) 党内监督机制的涵义与内容 | 第12-15页 |
1.“机制”的概念 | 第12-13页 |
2. 党内监督机制的涵义 | 第13页 |
3. 党内监督机制的结构要素 | 第13-14页 |
4. 党内监督机制建立与完善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二、党的党内监督机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与初步发展 | 第15-19页 |
(一) 党在成立之初建立的内部监督机构和理论探索 | 第15-16页 |
1. 党内监督的第一个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产生 | 第16页 |
2. 党内监督制度的出现 | 第16页 |
(二)土地革命时期党内监督机制的演变 | 第16-17页 |
(三)抗日战争时期党内监督机制的发展 | 第17-18页 |
1. 规定监察机构的职能 | 第17页 |
2. 具体的活动开展 | 第17-18页 |
3. 党内监督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第18页 |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党内监督机制做出调整 | 第18-19页 |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内监督机制在曲折中探索 | 第19-22页 |
(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监督机制的改进 | 第19-20页 |
(二) 全面建设时期党内监督机制面临的困境 | 第20-21页 |
1. 该时期对于党内监督理论思想认识的曲折 | 第20页 |
2. 党内监督机构职能的变化和党内监督制度遭遇困难瓶颈 | 第20-21页 |
(三) 文革时期党内监督工作遭到破坏 | 第21-22页 |
四、新时期的党内监督机制的恢复与加强 | 第22-26页 |
(一) 机构与职能的恢复 | 第22-23页 |
(二) 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第23页 |
(三) 形式的新颖与多样 | 第23-26页 |
1. 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党内监督 | 第23-24页 |
2. 巡视制度的实行 | 第24-25页 |
3. 舆论监督的推动 | 第25-26页 |
五、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历史经验与实践重点 | 第26-30页 |
(一) 发展党内监督机制的历史经验 | 第27-29页 |
1. 必须高度重视和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 | 第27页 |
2. 必须加强党内监督机构和监督制度建设 | 第27-28页 |
3. 必须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对党的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 第28页 |
4. 必须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 | 第28-29页 |
(二) 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实践重点 | 第29-30页 |
1. 完善党内监督机制需要从具体的国情党情实际出发 | 第29页 |
2. 广泛开展监督思想教育 | 第29页 |
3. 修改和完善党内法规,建立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结束语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