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杉矮槲寄生快速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云杉矮槲寄生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云杉矮槲寄生的形态特征 | 第11页 |
| ·云杉矮槲寄生的危害 | 第11-13页 |
| ·云杉矮槲寄生的生活史 | 第13-14页 |
| ·云杉矮槲寄生的侵染特点 | 第14-15页 |
| ·植物病原物的分子检测方法 | 第15-19页 |
| ·Real-Time PCR | 第15-17页 |
| ·Real-Time PCR方法简介 | 第15页 |
| ·Real-Time PCR方法的应用 | 第15-17页 |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 第17-19页 |
| ·LAMP方法简介 | 第17页 |
| ·LAMP方法的应用 | 第17-19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2 云杉矮槲寄生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1-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21-22页 |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 ·试验主要仪器 | 第21页 |
|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 ·植物基因组的提取(CTAB法) | 第22页 |
| ·普通PCR方法的建立 | 第22页 |
| ·PCR引物的设计和处理 | 第22页 |
| ·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22页 |
| ·PCR引物的特异性检测 | 第22页 |
| ·PCR引物的灵敏性检测 | 第22页 |
| ·Real-Time PCR方法的建立 | 第22-23页 |
| ·Real-Time PCR引物设计和处理 | 第22页 |
| ·Real-Time PCR标准体系的建立 | 第22页 |
| ·Real-Time PCR引物的特异性检测 | 第22页 |
| ·Real-Time PCR引物的灵敏度检测 | 第22-23页 |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建立 | 第23-25页 |
| ·LAMP反应体系的建立和引物的初筛 | 第23页 |
| ·LAMP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23-24页 |
| ·LAMP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4页 |
| ·LAMP引物的特异性检测 | 第24-25页 |
| ·LAMP引物的灵敏度检测 | 第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9页 |
| ·普通PCR | 第25-27页 |
| ·PCR引物的筛选结果 | 第25页 |
| ·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25-26页 |
| ·PCR引物的特异性检测 | 第26-27页 |
| ·PCR引物的灵敏性检测 | 第27页 |
| ·Real-Time PCR | 第27-29页 |
| ·Real-Time PCR引物的筛选结果 | 第27-28页 |
| ·Real-Time PCR标准体系的建立 | 第28页 |
| ·Real-Time PCR引物的特异性检测 | 第28-29页 |
| ·Real-Time PCR引物的灵敏度检测 | 第29页 |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 第29-38页 |
| ·LAMP引物的筛选结果 | 第29-31页 |
| ·LAMP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31-35页 |
| ·LAMP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5-37页 |
| ·LAMP引物的特异性检测 | 第37-38页 |
| ·LAMP引物的灵敏度检测 | 第38页 |
| ·不同分子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3 云杉矮槲寄生分子检测方法的应用 | 第40-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 ·研究方法 | 第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 ·云杉矮槲寄生害的早期诊断 | 第40-41页 |
| ·感病寄主枝条不同部位的检测 | 第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3-46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讨论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个人简介 | 第50-51页 |
| 校内导师简介 | 第51-52页 |
| 校外导师简介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