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14页 |
| 1 刘子久的“略述” | 第8-10页 |
| 2 刘子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4页 |
| 第一章 早期纪略——对绘画道路的选择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北京时期艺术活动 | 第17-31页 |
| 第一节 拜师金城——“精研古法,博采新知” | 第17-23页 |
| 1、“双重身份”——刘子久在20世纪初期的北京画坛 | 第17-19页 |
| 2、精研古法,融合南北——金城对刘子久绘画的影响 | 第19-23页 |
| 第二节 刘子久与“湖社画会” | 第23-31页 |
| 1、刘子久“湖社画会时期”的展览、教学活动 | 第23-27页 |
| 2、“琉璃厂内十大湖”——《湖社月刊》中的刘子久 | 第27-31页 |
| 第三章 刘子久在天津时期的艺术活动 | 第31-53页 |
| 第一节 刘子久与天津市市立美术馆 | 第31-41页 |
| 1、刘子久与严智开 | 第31-33页 |
| 2、刘子久与天津市市立美术馆初期工作 | 第33-41页 |
| 第二节 解放后刘子久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 | 第41-53页 |
| 1、传统中国画的创新——刘子久的“新山水画”创作 | 第42-48页 |
| 2、传统的坚持—刘子久晚年的绘画思想 | 第48-53页 |
| 第四章 刘子久的艺术成就 | 第53-71页 |
| 第一节 刘子久绘画作品的七种类型和成就 | 第53-69页 |
| 第二节 刘子久在近现代美术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附录 刘子久年表简编 | 第73-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