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局部设缝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楼板局部设缝框架结构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概述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楼板局部设缝框架振动台试验设计 | 第18-46页 |
·试验概述 | 第18页 |
·试验模型设计 | 第18-21页 |
·相似系数 | 第18-19页 |
·模型配筋 | 第19-21页 |
·试验模型的制作和安装 | 第21-24页 |
·模型浇筑 | 第21-22页 |
·楼板局部设缝的施工构造 | 第22-23页 |
·模型安装 | 第23-24页 |
·材料性能指标及相似系数调整 | 第24-29页 |
·材料性能指标 | 第24-28页 |
·相似系数调整 | 第28页 |
·附加配重计算 | 第28-29页 |
·振动台试验设备 | 第29-33页 |
·地震模拟振动台设备简介 | 第29-31页 |
·传感器布置 | 第31-33页 |
·试验方案 | 第33-36页 |
·地震波的选择 | 第33-34页 |
·地震波输入顺序 | 第34-36页 |
·量测内容 | 第36页 |
·振动台试验数据处理 | 第36-45页 |
·振动台试验数据处理流程 | 第36-37页 |
·MDOF系统的传递函数和频响函数 | 第37-40页 |
·快速傅立叶变换 | 第40-41页 |
·加速度信号的频域积分 | 第41页 |
·模态识别 | 第41-42页 |
·振动台数据处理程序STDP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振动台试验与分析 | 第46-65页 |
·试验现象及分析 | 第46-50页 |
·试验现象 | 第46-50页 |
·现象分析 | 第50页 |
·试验模型动力特性分析 | 第50-55页 |
·模型自振频率和阻尼比 | 第50-55页 |
·模型振型 | 第55页 |
·试验模型动力响应分析 | 第55-64页 |
·模型加速度反应 | 第55-58页 |
·模型层间剪力 | 第58-59页 |
·模型位移反应 | 第59-63页 |
·试验模型扭转反应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振动台试验有限元分析 | 第65-76页 |
·有限元软件ABAQUS介绍 | 第65-66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6-68页 |
·量纲系统 | 第66页 |
·材料本构关系 | 第66-67页 |
·边界条件 | 第6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有限元动力特性分析 | 第68-69页 |
·有限元动力响应分析 | 第69-75页 |
·有限元加速度反应分析 | 第69-73页 |
·有限元位移反应分析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传统框架与楼板局部设缝框架有限元对比分析 | 第76-84页 |
·传统框架与楼板局部设缝框架有限元模型 | 第76-77页 |
·边界条件 | 第77页 |
·传统框架与楼板局部设缝框架动力特性对比 | 第77-78页 |
·传统框架与楼板局部设缝框架动力响应对比 | 第78-83页 |
·层间剪力对比 | 第78-79页 |
·位移反应对比 | 第79-80页 |
·塑性铰分布对比 | 第80-81页 |
·耗能对比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