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7页 |
缩略词表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功能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 第19-42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功能神经影像学技术及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PTSD任务下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情绪生成/加工脑区 | 第21-23页 |
·情绪调控脑区 | 第23-24页 |
·功能连接分析 | 第24页 |
·PTSD静息态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局部脑功能研究 | 第24-25页 |
·功能连接分析 | 第25-28页 |
·总结及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42页 |
第二章 台风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杏仁核及其亚区的功能连接研究 | 第42-65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研究对象 | 第43-44页 |
·MRI数据采集 | 第44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44-45页 |
·功能连接分析 | 第45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45页 |
·结果 | 第45-56页 |
·人口学和临床数据 | 第45-46页 |
·功能连接单样本t检验结果 | 第46-48页 |
·杏仁核整体的功能连接组间比较结果 | 第48-51页 |
·BLA的功能连接组间比较结果 | 第51-54页 |
·CMA的功能连接组间比较结果 | 第54-55页 |
·相关分析结果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第三章 基于Granger因果分析的台风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杏仁核的效应连接研究 | 第65-85页 |
·引言 | 第65-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研究对象 | 第66页 |
·MRI数据采集 | 第66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66页 |
·效应连接分析 | 第66-67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67页 |
·结果 | 第67-75页 |
·人口学和临床数据 | 第67-68页 |
·左侧杏仁核对全脑的影响 | 第68-70页 |
·右侧杏仁核对全脑的影响 | 第70-71页 |
·全脑对左侧杏仁核的影响 | 第71-73页 |
·全脑对右侧杏仁核的影响 | 第73-75页 |
·相关分析结果 | 第75页 |
·讨论 | 第75-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第四章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台风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静息态网络内及网络间脑连接研究 | 第85-102页 |
·引言 | 第85-8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6-88页 |
·研究对象 | 第86-87页 |
·MRI数据采集 | 第87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87页 |
·脑连接分析 | 第87-88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88页 |
·结果 | 第88-92页 |
·人口学和临床数据 | 第88页 |
·RSN的空间分布图 | 第88-89页 |
·网络内功能连接的组间比较结果 | 第89-91页 |
·网络间功能连接及效应连接的组间比较结果 | 第91-92页 |
·相关分析结果 | 第92页 |
·讨论 | 第92-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第五章 台风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全脑功能连接及脑网络拓扑学性质研究 | 第102-121页 |
·引言 | 第102-10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6页 |
·研究对象 | 第104页 |
·MRI数据采集 | 第104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104页 |
·网络构建与分析 | 第104-105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105-106页 |
·结果 | 第106-110页 |
·人口学和临床数据 | 第106页 |
·全脑功能连接 | 第106-108页 |
·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全局参数 | 第108-109页 |
·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局域参数 | 第109页 |
·相关分析结果 | 第109-110页 |
·讨论 | 第110-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3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总结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