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落叶松论文

不同年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分布特征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1 绪论第9-23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森林生物量研究进展第10-14页
     ·森林生物量研究进展第10-12页
     ·森林生物量测定方法第12-14页
   ·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第14-16页
   ·森林碳储量估测方法第16-20页
     ·微气象学法第16页
     ·样地清查法第16-18页
     ·箱式法第18页
     ·数学模型法第18-19页
     ·遥感技术第19-20页
   ·立题依据第20-23页
     ·森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的不足第20-21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23页
2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3-39页
   ·研究区概况第23-25页
     ·自然条件第23-24页
     ·植被类型第24-25页
     ·调查林分概况第25页
   ·研究内容第25-27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7页
   ·研究方法第27-32页
     ·样地设置与调查第27-29页
     ·生物量调查与测定第29-31页
     ·含碳率的测定与计算方法第31-32页
     ·林分生物量计算第32页
     ·森林碳储量计算第32页
   ·数据整理第32-35页
   ·模型拟合与模型检验第35-39页
     ·模型拟合第35-36页
     ·模型检验第36-39页
3 乔木层生物量第39-63页
   ·单木生物量模型建立第39-44页
     ·自变量的确定第39-40页
     ·模型结构设计第40页
     ·最优模型的确定第40-41页
     ·模型拟合结果第41-44页
     ·模型检验第44页
   ·林分生物量分布特征第44-49页
     ·不同年龄生物量分配第44-49页
     ·不同密度、立地生物量分配规律第49页
   ·林分生物量与林分因子的关系第49-57页
     ·各组分生物量与林龄的关系第49-55页
     ·与蓄积量的关系第55-56页
     ·与林分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的关系第56-57页
   ·林分生物量预估模型第57-58页
   ·林分生产力与林分总生物量的关系第58-59页
   ·讨论与小结第59-63页
     ·讨论第59页
     ·小结第59-63页
4 林下植被生物量分布特征第63-71页
   ·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第63-64页
   ·林下植被生物量分布第64-68页
     ·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第64-66页
     ·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变化情况第66页
     ·林下植被层生物量模型第66-68页
   ·林下层生物量与森林植被生物量的关系第68页
   ·讨论与小结第68-71页
     ·讨论第68-70页
     ·小结第70-71页
5 木质物残体层生物量第71-77页
   ·木质物残体生物量分配特征第72-75页
     ·木质物残体生物量第72-74页
     ·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第74-75页
     ·木质残体生物量的组成特征第75页
   ·讨论与小结第75-77页
     ·讨论第75-76页
     ·小结第76-77页
6 森林植被含碳率与碳储量分布特征第77-89页
   ·乔木层植被含碳率与碳密度第78-82页
     ·不同器官含碳率比较第79页
     ·不同年龄长白落叶松各器官含碳率特征第79-80页
     ·长白落叶松乔木层碳密度第80-82页
   ·林下层植被含碳率与碳密度第82-84页
     ·林下层主要植物种含碳率第82-83页
       ·林下层植被各器官平均含碳率第83页
     ·林下层植被碳密度第83-84页
   ·木质物残体层含碳率与碳密度第84-86页
     ·木质物残体层平均含碳率第84-85页
     ·木质物残体层碳密度第85-86页
   ·森林植被碳密度特征第86页
   ·讨论与小结第86-89页
     ·落叶松林含碳率特征第86-87页
     ·落叶松林碳密度特征第87-88页
     ·小结第88-89页
7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讨论第89-93页
   ·研究结论第89-91页
     ·植被层生物量模型第89页
     ·生物量分布特征第89-90页
     ·平均含碳率第90-91页
     ·植被碳储量分布第91页
   ·研究创新点第91页
   ·研究讨论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2页
个人简介第102-103页
导师简介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生态效益研究
下一篇:林农复合经营综合收益预测与分析研究